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主制乃世间之最崇高者,国王不仅是上帝在尘世的代理,而且高居上帝的御座,甚而因上帝之名被尊为神……《圣经》里是把国君比作神,明确地把他们的权力与上帝的权力相提并论。国君正被比作一家之长。一位国王乃名副其实的“一国之主”,是其臣民的政治家长。
……
臣民在议会(不过是国王的首要议事机构和工具)里所恳请之法律,只能由国王在议会的建议下制定。国王制定日常法令,推行他认为合宜的法令,并非出自议会或哪个等级的建议,没有国王的权威参与其间,议会无权制定任何法律或法令。
——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对议会的演讲》(1610年)
材料二
良好的政府必定有一以贯之,堪与一种哲学体系相媲美的观念。所有的举措必定是深思熟虑的,举凡财政.政治和军事,惟须朝向一个目标,即国家强盛,国势昌隆。如此一种体制只能源于一个人的头脑,此人非君主莫属。
君主是国家另一公仆。他有优厚之报酬,是为了维持职位之尊严,而且人们要求他为了国家的利益干练地工作,最起码要密切关注最重大的问题。
一个人如为其同等的人推许为杰出人才,这是希望他应该为他们服务。这些服务包括法律的维持,司法的严格执行……这个君主有责任重视农业,使商业和工业受到鼓励。他是一个应该时常警惕国家敌人行动的终身哨兵。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政治典范》(1752年)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詹姆斯一世演讲的意图。(10分)
(2) 腓特烈二世所谈到的君主制是一种什么政体?具有哪些时代特征?(10分)
(3)分析腓特烈二世与詹姆斯一世观点的异同。(10分)
30.阅读材料:
材料一: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法学家威廉·布莱克斯通对英国政体的论述:
由此可见,英国政体实有优越之处,它使各方面互相牵制。在立法机构中,人民牵制贵族,贵族牵制人民。两院则防止行政机构越权,……就这样,我们国家机器的各个部件,支持着其他方面而又得到其他方面的支持。控制着其他方面而又被其他方面所控制……,好像三种权限不同的修理工,他们在各自不同的方面,各尽其能,协力发动国家机器。
——转引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0页。
材料二:托马斯·潘恩对英国政体的论述:
……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就会发现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
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暴政的残余。
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
第三,由下议院所体现的新的共和政体的成分;而英国的自由便是以下议院的效能为基础的。
——引自《潘恩选集》,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6~7页。
材料三:1844年恩格斯对英国政体的论述:
在这个国家里,真正的贵族目前还尽可能地在人民意识较为充分发达的条件下维护着自身地盘,因此,在大陆上人为地恢复起来的并艰难地支撑着的立法权的三位一体,在这个国家里却不折不扣地存在着。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80页。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恩格斯所说的“三位一体”分别指英国立法机构的哪些部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布莱克斯通和潘恩各自的观点。
(3)分析1844年以前英国政体演变的特点。
材料一: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法学家威廉·布莱克斯通对英国政体的论述:
由此可见,英国政体实有优越之处,它使各方面互相牵制。在立法机构中,人民牵制贵族,贵族牵制人民。两院则防止行政机构越权,……就这样,我们国家机器的各个部件,支持着其他方面而又得到其他方面的支持。控制着其他方面而又被其他方面所控制……,好像三种权限不同的修理工,他们在各自不同的方面,各尽其能,协力发动国家机器。
——转引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0页。
材料二:托马斯·潘恩对英国政体的论述:
……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就会发现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
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暴政的残余。
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
第三,由下议院所体现的新的共和政体的成分;而英国的自由便是以下议院的效能为基础的。
——引自《潘恩选集》,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6~7页。
材料三:1844年恩格斯对英国政体的论述:
在这个国家里,真正的贵族目前还尽可能地在人民意识较为充分发达的条件下维护着自身地盘,因此,在大陆上人为地恢复起来的并艰难地支撑着的立法权的三位一体,在这个国家里却不折不扣地存在着。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80页。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恩格斯所说的“三位一体”分别指英国立法机构的哪些部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布莱克斯通和潘恩各自的观点。
(3)分析1844年以前英国政体演变的特点。
29.阅读材料
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中外笼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门下省主乘舆八宝、朝会位版、流外较考,诸司附奏抉名而已。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莅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互以他官典领,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故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与朝政,侍郎、给事不领省职,左右谏议无言责,而起居郎、起居舍人不执记事之笔。中书常阙舍人,门下罕除常侍,补阙、拾遗改为司谏、正言,而非特旨供职,亦不任谏诤。至于仆射、尚书、丞、郎、郎中、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七八。
——选自《文献通考》卷四七《职官考一》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与“门下并列于外”的中书和置于“禁中”的中书各指什么机构,其职能如何?
(2)材料中说:“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那么“正官”在北宋前期的用途何在?
(3)材料所见北宋前期职官制度有哪些主要特点?
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中外笼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门下省主乘舆八宝、朝会位版、流外较考,诸司附奏抉名而已。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莅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互以他官典领,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故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与朝政,侍郎、给事不领省职,左右谏议无言责,而起居郎、起居舍人不执记事之笔。中书常阙舍人,门下罕除常侍,补阙、拾遗改为司谏、正言,而非特旨供职,亦不任谏诤。至于仆射、尚书、丞、郎、郎中、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七八。
——选自《文献通考》卷四七《职官考一》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与“门下并列于外”的中书和置于“禁中”的中书各指什么机构,其职能如何?
(2)材料中说:“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那么“正官”在北宋前期的用途何在?
(3)材料所见北宋前期职官制度有哪些主要特点?
30.阅读材料
材料一
公元111-113年间担任罗马比提尼亚一本都行省总督的小普林尼致皇帝图拉真的书信:
陛下,每当遇有疑虑,卑职惯于请示于您,乃因您最能除忧解惑,令卑职茅塞顿开……眼下对于被指控为基督徒者,卑职的做法是亲自询问于彼,“汝为基督徒否?”彼若日然,则再而三相询,并以刑罚相威胁。彼若顽固而叉日然,则令推出处死。盖因无论其信仰若何其固执与倔强如斯,理当受到处罚。亦有他人愚昧如彼者,因其为罗马公民,卑职乃签署命令,遣其至罗马受审。
然而事情通常如此。自卑职处理此类问题以来,控告日增,花样迭出。又有匿名名册出现,罗列诸多被指为基督徒者。……彼等(基督徒)宣称,其全部罪证或过错不过定期于拂晓相聚,轮流吟唱赞美基督之颂歌,一如赞美神明,且宣誓相约,非为犯罪之勾当,而为禁止欺诈、偷盗、通奸、谎报借贷、及拒不归还借贷之物。依其习俗,仪式之后,彼等散去,未几再聚而食,亦为寻常无害之食物……卑职发现此无它,仅为堕落而无节制的崇拜而已。
卑职因此而推迟审查,速速请示陛下。乃因卑职以为有此之必要,尤其考虑到所涉之人甚众。属于各个年龄、各个阶级的众多男女均遭受指控,且仍会如此。不仅城市受到此种卑劣崇拜之感染,村庄和农庄亦如此。
——小普林尼:《书信集》
材料二
图拉真皇帝给小普林尼的复信:
爱卿普林尼,汝亲自审讯被控为基督徒者,所做甚是。盖不能以固定之形式,定普遍之原则。彼等不应受到搜捕。若彼被控于你,且罪证确凿,则理应受罚。但若彼否认为基督徒,且以祈祷吾邦神明而为证,则无论其过去可疑与否,亦将因其悔悟之意而获赦。然匿名之册不应用之于指控,此类污物产生极为恶劣之影响,不合吾朝精神耳。
——小普林尼:《书信集》
根据上述史料,回答以下问题:
(1)公元2世纪初期罗马帝国境内基督教的发展状况。
(2)罗马帝国政府对于基督教的政策。
材料一
公元111-113年间担任罗马比提尼亚一本都行省总督的小普林尼致皇帝图拉真的书信:
陛下,每当遇有疑虑,卑职惯于请示于您,乃因您最能除忧解惑,令卑职茅塞顿开……眼下对于被指控为基督徒者,卑职的做法是亲自询问于彼,“汝为基督徒否?”彼若日然,则再而三相询,并以刑罚相威胁。彼若顽固而叉日然,则令推出处死。盖因无论其信仰若何其固执与倔强如斯,理当受到处罚。亦有他人愚昧如彼者,因其为罗马公民,卑职乃签署命令,遣其至罗马受审。
然而事情通常如此。自卑职处理此类问题以来,控告日增,花样迭出。又有匿名名册出现,罗列诸多被指为基督徒者。……彼等(基督徒)宣称,其全部罪证或过错不过定期于拂晓相聚,轮流吟唱赞美基督之颂歌,一如赞美神明,且宣誓相约,非为犯罪之勾当,而为禁止欺诈、偷盗、通奸、谎报借贷、及拒不归还借贷之物。依其习俗,仪式之后,彼等散去,未几再聚而食,亦为寻常无害之食物……卑职发现此无它,仅为堕落而无节制的崇拜而已。
卑职因此而推迟审查,速速请示陛下。乃因卑职以为有此之必要,尤其考虑到所涉之人甚众。属于各个年龄、各个阶级的众多男女均遭受指控,且仍会如此。不仅城市受到此种卑劣崇拜之感染,村庄和农庄亦如此。
——小普林尼:《书信集》
材料二
图拉真皇帝给小普林尼的复信:
爱卿普林尼,汝亲自审讯被控为基督徒者,所做甚是。盖不能以固定之形式,定普遍之原则。彼等不应受到搜捕。若彼被控于你,且罪证确凿,则理应受罚。但若彼否认为基督徒,且以祈祷吾邦神明而为证,则无论其过去可疑与否,亦将因其悔悟之意而获赦。然匿名之册不应用之于指控,此类污物产生极为恶劣之影响,不合吾朝精神耳。
——小普林尼:《书信集》
根据上述史料,回答以下问题:
(1)公元2世纪初期罗马帝国境内基督教的发展状况。
(2)罗马帝国政府对于基督教的政策。
29.阅读材料
材料一
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若按见在人丁加徵钱糧實有不可人丁雖增地畝并未加廣應令直省督撫将见今錢糧册内有名丁數勿增勿減永為定额其自後所生人丁不必徵收錢糧编審時止将增出實數察明另造清册題報
——《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二四九,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壬午
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若按见(现)在人丁加征钱粮,实有不可。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应令直省督、抚,将见(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编审时止将增出实数察明,另造清册题报。
材料二
丁口之輸賦也其來舊矣至我朝雍正間因各疆吏奏請以次攤入地畝於是輸納徵解通谓之地丁或曰丁随地起是古來夫布之徵口率之賦一切取之農夫而户册所謂富民市民者擁貲千萬食指千人不服田畝即公家一絲一粟之賦無舆焉
——王度雲《熙朝紀政》卷三《记丁随地起》
丁口之输赋也,其来旧矣。至我朝雍正间,因各疆吏奏请,以次摊入地亩,于是输纳征解,通谓之地丁,或曰丁随地起。是古来夫布之征,口率之赋,一切取之农夫。而户册所谓富民、市民者,拥赀千万,食指千人,不服田亩,即公家一丝一粟之赋,无与焉。臣以为此势之所趋,不得已也。昔杨炎并租庸调为两税,而丁口之庸钱并入焉。明嘉靖后,行一条鞭,均徭里申与两税为一。丁随地起非权舆于今日,亦曰通其变使民不倦而已。我朝丁徭素薄,自康熙五十年定丁额之后,滋生者皆无赋之丁。凡旧时额丁之开除既难,必本户适有新添可补,则转移除补易至不公。惟均之于田,可以无额外之多取,而催科易集。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保甲无减匿,里户不逃亡,贫穷免敲扑,一举而数善备焉。所不便者,独家止数丁而田连阡陌者耳。然使丁地分征,则富户又将贿脱而委之贫民,欲编审之均平,顾可得乎?故自康熙末年,四川广东等省先已行之。田载丁而输纳,丁随田而卖买,公私称便。至雍正初,畿辅踵而行之,次及各省。惟奉天贵州以户籍无定,仍旧分征。山西亦于乾隆元年以后,陆续摊派。前后数十余年,时历三圣,其减除重则缺额者,史不绝书。经营裒益,然后法制大定。”
丁口之输赋也,其来旧矣。至我朝雍正间,因各疆吏奏请,依次摊入地亩。于是,输纳征解,通谓之地丁,或曰丁随地起。……惟均之于田,可以无额外之多取,而催科易集。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保甲无减匿,里户不逃亡,究穷免敲扑,一举而数善备焉。
——引自王庆云《熙朝纪政》
回答问题:
(1)在答题纸上对材料一、二加以句读。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清前期的赋税改革措施。
材料一
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若按见在人丁加徵钱糧實有不可人丁雖增地畝并未加廣應令直省督撫将见今錢糧册内有名丁數勿增勿減永為定额其自後所生人丁不必徵收錢糧编審時止将增出實數察明另造清册題報
——《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二四九,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壬午
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若按见(现)在人丁加征钱粮,实有不可。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应令直省督、抚,将见(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编审时止将增出实数察明,另造清册题报。
材料二
丁口之輸賦也其來舊矣至我朝雍正間因各疆吏奏請以次攤入地畝於是輸納徵解通谓之地丁或曰丁随地起是古來夫布之徵口率之賦一切取之農夫而户册所謂富民市民者擁貲千萬食指千人不服田畝即公家一絲一粟之賦無舆焉
——王度雲《熙朝紀政》卷三《记丁随地起》
丁口之输赋也,其来旧矣。至我朝雍正间,因各疆吏奏请,以次摊入地亩,于是输纳征解,通谓之地丁,或曰丁随地起。是古来夫布之征,口率之赋,一切取之农夫。而户册所谓富民、市民者,拥赀千万,食指千人,不服田亩,即公家一丝一粟之赋,无与焉。臣以为此势之所趋,不得已也。昔杨炎并租庸调为两税,而丁口之庸钱并入焉。明嘉靖后,行一条鞭,均徭里申与两税为一。丁随地起非权舆于今日,亦曰通其变使民不倦而已。我朝丁徭素薄,自康熙五十年定丁额之后,滋生者皆无赋之丁。凡旧时额丁之开除既难,必本户适有新添可补,则转移除补易至不公。惟均之于田,可以无额外之多取,而催科易集。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保甲无减匿,里户不逃亡,贫穷免敲扑,一举而数善备焉。所不便者,独家止数丁而田连阡陌者耳。然使丁地分征,则富户又将贿脱而委之贫民,欲编审之均平,顾可得乎?故自康熙末年,四川广东等省先已行之。田载丁而输纳,丁随田而卖买,公私称便。至雍正初,畿辅踵而行之,次及各省。惟奉天贵州以户籍无定,仍旧分征。山西亦于乾隆元年以后,陆续摊派。前后数十余年,时历三圣,其减除重则缺额者,史不绝书。经营裒益,然后法制大定。”
丁口之输赋也,其来旧矣。至我朝雍正间,因各疆吏奏请,依次摊入地亩。于是,输纳征解,通谓之地丁,或曰丁随地起。……惟均之于田,可以无额外之多取,而催科易集。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保甲无减匿,里户不逃亡,究穷免敲扑,一举而数善备焉。
——引自王庆云《熙朝纪政》
回答问题:
(1)在答题纸上对材料一、二加以句读。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清前期的赋税改革措施。
30.阅读材料
材料一
以下为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讲中提出的 “十四点宣言”的部分内容: X.对于我们希望保障其国际地位的奥一匈帝国治下的各民族,必须给予最自由的机会,使之获得自治的发展。Ⅺ。必须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第内哥罗撤退军队;被占领的领土必须归还;塞尔维亚应获得自由而安全的出海口;巴尔干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应以历史上建立起来的政治归属和民族界限为准则,通过友好的协商来决定;对巴尔干各国的政治和经济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亦应予以国际的保证。Ⅻ。必须成立一个独立的波兰国……
——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1分册,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9~11页。
材料二
以下为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集团签订的对德《凡尔赛条约》的部分内容:
第八十条德国应照将来奥国与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订之条约中规定之疆界,承认并确切尊重奥国之独立;复承认奥国之独立如非经国际联盟行政院之许可,不得变易。
第八十一条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之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该国包括喀尔巴阡山脉以南的罗塞尼亚自治领土……
第八十七条 德国承认波兰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
——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1分册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20~21页。
材料三
以下为1937年11月19日希特勒与英国枢密院长哈利法克斯谈话的部分内容:所有其余一切问题,归纳起来可以说是关系于大概迟早定会发生的欧洲秩序变更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指但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言。
——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1分册,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31页。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十四点宣言”和凡尔赛体系所倡导的国际关系原则是什么?确认了哪些民族国家的独立?
(2)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扩张的步骤。分析凡尔赛体系在民族问题上的历史影响。
材料一
以下为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讲中提出的 “十四点宣言”的部分内容: X.对于我们希望保障其国际地位的奥一匈帝国治下的各民族,必须给予最自由的机会,使之获得自治的发展。Ⅺ。必须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第内哥罗撤退军队;被占领的领土必须归还;塞尔维亚应获得自由而安全的出海口;巴尔干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应以历史上建立起来的政治归属和民族界限为准则,通过友好的协商来决定;对巴尔干各国的政治和经济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亦应予以国际的保证。Ⅻ。必须成立一个独立的波兰国……
——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1分册,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9~11页。
材料二
以下为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集团签订的对德《凡尔赛条约》的部分内容:
第八十条德国应照将来奥国与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订之条约中规定之疆界,承认并确切尊重奥国之独立;复承认奥国之独立如非经国际联盟行政院之许可,不得变易。
第八十一条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之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该国包括喀尔巴阡山脉以南的罗塞尼亚自治领土……
第八十七条 德国承认波兰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
——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1分册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20~21页。
材料三
以下为1937年11月19日希特勒与英国枢密院长哈利法克斯谈话的部分内容:所有其余一切问题,归纳起来可以说是关系于大概迟早定会发生的欧洲秩序变更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指但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言。
——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1分册,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31页。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十四点宣言”和凡尔赛体系所倡导的国际关系原则是什么?确认了哪些民族国家的独立?
(2)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扩张的步骤。分析凡尔赛体系在民族问题上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