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任务概述(1)任务来源。根据中国地图出版社工作要求,计划编制出版9全张1:25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以下简称“《中国全图》”),全面表示我国领土区域范围内的自然条件、政区分布、交通网的空间分布和总体特征以及我国与周边邻国的联系,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办公用图。5.引用文件(1)2003年颁布的《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2)2009年颁布的《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试行)》的通知。(3)gb/t 19996-2005《公开版地图质量评定标准》。(4)《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国测办字〔2003〕17号)。6.地图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1)地图精度。图上地图要素(地物)相对经线和纬线的交叉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图上±0.75mm,最大不超过±1.1mm。(2)地图规格。比例尺为1:250万,成图尺寸为2950mm×2140mm,印刷成品为9全张拼幅形式的超大幅面挂图。采用矩形分幅设计,版面由主区、邻区、图例、附图、图名、比例尺和图外要素组成,其中南海诸岛采用以1:500万比例尺的附图形式置于图面的右下角,图例以矩形开窗形式配置在图面的左下角(3)地图接边。相邻图幅对应层的同名要素应接边,接边误差不应超过地物点平面中误差的2倍,不超过限差时可平均配赋,但应保持地图要素(地物)相互位置和走向的正确性;超过限差时应查清原因并注明。(4)地图拼接要求。考虑中国大陆版图的形状及南海诸岛作为插图的排版形式,《中国全图》的分幅拼接形式采用横放拼接,即左右为该图的长边,上下为该图的宽边。图幅拼接时按上幅压下幅,左幅压右幅的顺序进行拼接。7.地图设计要求(1)地图投影设计要求。《中国全图》要求地图要素平面图形变形小,为保证对全国疆土范围的正确认知、感受,采用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附图投影方式和主图一致。主图纬度范围:从北纬20°~56°,中央经线110°。附图纬度范围:从北纬1°~23°,中央经线114°。(2)比例尺表示形式设计要求。采用数字比例尺和复式比例尺相结合的方式。(3)地图内容的选择与表示要求。反映我国陆地主要水系的空间分布和总体特征;正确反映我国海岸基本特征和海域的空间分布;用地貌晕渲法表示中国的地势走向、地貌形态,并用地貌符号表示出山隘、岩溶、沙漠、冰川、雪被、火山、砾漠、风蚀残丘等典型地貌形态,并标注山脉(按照山脊线标识)、盆地、沙漠、山峰、山隘等地貌名称;对我国县级以上居民地全部表示;对县级以下居民地优先选取乡镇;(4)《中国全图》的符号、色彩和注记设计要求。为满足全数字地图制图需要,要设计地图符号系统,根据制图对象大的分类,分别采用不同的色系表示,色彩设计除了要尽量符合人们的习惯,合理地反映制图对象的分类系统外,还要考虑符号色彩与彩色地貌晕渲的色彩搭配问题,使符号既要能够较为容易地从晕渲背景中区分出来,又要与背景协调一致。对于地貌形态,利用DEM数据通过软件自动生成彩色地貌晕渲来表示,该软件生成地貌晕渲的基本原理就是分层设色配合地貌晕渲来表达地貌。分层设色采用越高越亮原则,海洋晕渲则采用蓝色系色彩。(5)全数字制图工艺方案设计要求。《中国全图》采用基于DTP的彩色地图桌面出版系统下全数字制图技术编辑制作。数据处理和地图编辑过程中主要使用下列软件:ARCINFO软件用于1:100万中国数字地图(更新版)的数据格式转换、投影变换以及1:25万DEM的投影变换。MAPGIS软件用于对最新省界的1:100万数据进行格式转换。ATLAS3D软件用于彩色地貌晕渲的生成。PHOTOSHOP软件用于地貌晕渲的拼接和色彩调整。CORELDRAW软件用于矢量要素的数字化、符号化及图幅分幅和拼接。8.地图数据处理要求(1)数据源内容的选取要求。由于数据源与所编《中国全图》在某些地图要素的分类分级不一致,而且受到比例尺、图幅范围和载负量等的限制,纸质地图能反映的信息量有限,需要利用数据源正确选取《中国全图》需要的内容要素。(2)投影变换要求。1:100万中国数字地图矢量数据部分采用地理坐标记录空间数据,因此在格式转换的同时,需对其进行投影转换,把地理坐标转换成《中国全图》所需要的平面坐标。(3)数据格式转换要求。1:100万中国数字地图矢量数据以arcinfolibrary格式存储,而《中国全图》要在coreldraw软件环境下进行编辑和符号化,因此需将源数据转换成coreldraw软件所能接受的数据格式。9.地图制作要求按照项目要求对地图数据进行处理与编辑,包括地图要素符号化、地图注记配置、数字环境下地图制图综合、彩色地貌晕渲制作、图幅拼接、印前处理等,最后得到《中国全图》的地图数据。10.质量检查和措施要求(1)检查验收依据。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中国全图》项目技术设计书。(2)质量措施。参加作业人员应认真学习技术设计书,新作业员应培训合格后上岗。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上交产品应经质量管理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加强工序管理,产品质量取决于作业的质量,作业人员应认真执行技术设计书。严格执行组、部门的“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按技术设计书和有关技术规定对产品进行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11.印刷与装帧(1)质量要求。采用157g铜版纸(787mm×1092mm),cmyk四色印刷,装帧采用压膜后拼接加卷轴的精装挂图形式。《中国全图》的印刷、印后加工满足规定的要求。(2)检查验收依据。GB/T 14511-2008《地图印刷规范》。《中国全图》项目技术设计书。12.最终成果(1)9全张拼幅超大幅面印刷形式的《中国全图》5000套。(2)《中国全图》地图数据1套。(3)项目技术设计书1份。(4)项目工作总结1份。(5)项目检验报告1份。[问题]1.简述制图工艺流程2.简述数据处理技术流程3.简述地图数据制作过程4.简述《中国全图》分图幅拼接形式5.《中国全图》(1:250万)为超大幅面的地图,成图尺寸为2950mm×2140mm,最终印刷成品为9全张拼幅形式挂图,该图采用157g铜版纸(787mm×1092mm)四色印刷方式。请分析如何分幅。

1.简述制图工艺流程

《中国全图》采用基于彩色地图桌面出版系统下全数字制图技术编辑制作,它以数字原图为主要信息源,将地图设计、数据处理、地图编辑、印前准备融为一体。

采用的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扫描仪、绘图仪等;软件系统的工作环境为WINDOWS2000或WINDOWSXP,字库采用汉仪字库,数据处理和地图编辑过程中主要使用下列软件:

ARCINFO用于1:100万中国数字地图(更新版)的数据格式转换、投影变换以及1:25万DEM的投影变换。

MAPGIS用于对最新省界的1:100万数据进行格式转换。

ATLAS3D用于彩色地貌晕渲的生成。

Photoshop用于地貌晕渲的拼接和色彩调整。

Coreldraw用于矢量要素的数字化、符号化及图幅分幅和拼接。

2.数据源内容的选取:1:100万中国数字地图(更新版)是根据地理要素的分类分层存储的,数据分为12类要素,每一类要素根据几何特征含有1个或2个数据层,共有15个数据层。各层包括1~4类属性表,共有29类属性表,其中6层有注记。《中国全图》在Coreldraw软件环境下进行地图要素编辑和符号化处理。

投影变换:1:100万中国数字地图(更新版)矢量数据采用地理坐标记录空间数据,因此在格式转换的同时,需对其进行投影转换,把地理坐标转换成挂图所需要的平面坐标。《中国全图》投影变换是利用arcinfo软件环境下完成的,利用arcinfo软件中的地图投影变换功能,只需知道《中国全图》的投影方式及投影参数,就可以快速、方便地进行各种不同投影间的变换。

数据格式转换:1:100万中国数字地图(更新版)矢量数据是以arcinfolibrary格式存储,而《中国全图》是在coreldraw软件环境下进行编辑和符号化的,因此需要将数据源的数据格式转换成coreldraw软件所能接受的格式,这里是以dxf文件格式作为中间数据格式进行转换的。

3.地图数据制作过程。

第一,数据处理与编辑。

第二,地图符号化。

第三,生僻汉字的处理与解决。

第四,数字环境下地图综合。

第五,彩色地貌晕渲制作。

4.简述《中国全图》分图幅拼接形式

《中国全图》考虑图幅比例尺、中国大陆版图的形状及南海诸岛作为插图的排版形式,各分幅拼接采用全开横放拼接形式,即左右为该图的长边,上下为该图的宽边。各分图幅拼接规定为上幅压下幅、左幅压右幅,受压幅绘出10mm的重叠要素。

5.《中国全图》(1:250万)为超大幅面的地图,成图尺寸为2950mm×2140mm,最终印刷成品为9全张拼幅形式挂图,该图采用157g铜版纸(787mm×1092mm)四色印刷方式。请分析如何分幅。

《中国全图》考虑图幅比例尺、中国大陆版图的形状及南海诸岛作为插图的排版形式,分幅拼接采用全开横放拼接形式,即左右为该图的长边,上下为该图的宽边。

《中国全图》为超大挂图,根据全开印刷纸张787mm×1092mm)尺寸和该图成图尺寸(2140mm×2950mm),按照设计方案,对图幅有效内容面积进行矩形设计,即对矩形每边长进行3等分,再在等分幅图之间保留10mm的重叠区域,同时留出地图印刷时纸张长边处的咬口量(一般全开印刷机的咬口量为15mm左右),即可将全图等分成9个分幅图。

等分后的各幅图尺寸必须小于印刷纸张有效设计尺寸。

全开纸张最大有效设计尺寸的计算如下:

纸张光边后尺寸的长边:1092-6(光边量)=1086(mm)。

纸张光边后尺寸的宽边:787-6(光边量)=781(mm)。

纸张有效设计尺寸的长边:1086(mm)。

纸张有效设计尺寸的宽边:781-15(咬口量)=766(mm)。

等分后的9幅图每幅内容最大设计尺寸如下:

长边:2950÷3+10=993<1086(mm)。

宽边:2140÷3+10=723<766(mm)。


多做几道

1)工程概况××市拟建设“面向公众的土地利用信息服务系统”,其中主要任务之一局是以××市国资源局信息中心现有的土地利用信息为基础,提取、编辑、加工公共土地利用信息框架数据,基于互联网向政府、专业部门、公众提供服务。利用××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的现有数据资源,按照面向公众的土地利用信息服务系统相关数据规范,加工面向公众发布的土地利用信息框架数据集,为“面向公众的土地利用信息服务系统”生产在线地理信息数据集。遵照国土信息建设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建设“面向公众的土地利用信息服务系统”的在线信息服务发布软件。明确运行支持系统建设内容与基本要求,为设备采购与详细部署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2)问题(1)简述在线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主要形式。(2)简述电子地图数据处理的基本要求。(3)简述公众版在线地理信息数据的位置精度要求、影像分辨率要求。(4)简述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发布系统的基本构成。(5)简述地图浏览服务、地名查询服务、要素查询服务、空间分析服务应遵循的OGC规范。(6)简述运行支持系统的基本构成

1.任务概述(1)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要求,计划建设“××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天地图·××)”,其中主要任务之一是建立在线地理信息服务系统,重点是组织建设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发布软件系统。(2)任务目标和内容。目标:为“天地图·××”建设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发布软件系统。内容:遵照“天地图”建设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建设“天地图·××”节点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发布软件,包括在线服务基础系统、门户网站系统、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与控件库、在线数据管理系统等。2.功能与性能要求在线服务基础系统具备正确响应通过网络发出的符合开放地理信息系统协会(OGC)相关互操作规范的调用指令的能力,支持地理信息资源元数据(目录)服务、地理信息浏览服务、数据存取服务和数据分析处理服务的实现。[问题]1.简述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发布系统的基本构成。2.简述地图浏览服务、地名查询服务、要素查询服务、空间分析服务应遵循的ogc规范。3.请给出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发布软件平台选择的基本依据与要求。

1.任务概述(1)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要求,计划建设“××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天地图·××)”,其中主要任务之一是以××省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提取、编辑、加工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基于互联网向政府、专业部门、公众提供服务。(2)任务目标和内容。利用××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的现有数据资源,按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相关数据规范,加工省级公共地理框架数据集,为“天地图·××”生产在线地理信息数据集。基于最新××省省级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如交通、区划、地名、街区、房屋、水系等)、优于2.5m(0.2~2.5m)分辨率的卫星或航空影像数据,生产××省省域范围内的省级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以及15~17级线划电子地图数据、影像电子地图数据。应尽可能融合第三方数据资源,增加本地兴趣点(poi)、三维建筑物模型、街景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人文、交通、行政、旅游等信息。2.数据处理要求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应符合CH/Z 9010-2011《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规范》要求,矢量电子地图与影像电子地图应符合CH/Z 9011-2011《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电子地图数据规范》要求。其中,道路数据的几何表达与拓扑关系表达应尽可能遵循GB/T 19711-2005《导航地理数据模型与交换格式》与GB/T 20268-2006《车载导航地理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规程》要求。所有数据须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过滤,删除涉密信息内容,降低空间精度,降低影像分辨率,形成可在非涉密网环境中使用的公开数据集,并应经过地图审核。其中,数据内容与表示需符合《基础地理信息公开表示内容的规定(试行)》(国测成发〔2010〕8号)、《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国测法字〔2003〕1号)和《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试行)》(国测图字〔2009〕2号)要求。空间位置精度需符合《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试行)》要求,即位置精度不高于50m,等高距不小于50m,数字高程模型格网不小于100m。影像数据应符合《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管理规定(试行)》(国测成发〔2011〕9号)要求,即空间位置精度不得高于50m,影像地面分辨率不得优于0.5m,不标注涉密信息,不处理建筑物、构筑物等固定设施。3.现有数据资源情况(1)1:1万地形图数据库:共6317幅。(2)DEM:5m分辨率。(3)影像:全省1m分辨率DOM;地级及县级市主要建成区范围0.5m WorldView和0.6m QuickBird卫星影像;局部区域0.5m航空影像。(4)地名地址数据:全省建制村及以上行政名称、自然村名称、自然地理名称、单位名称等;地级及县级市主要建成区poi点。(5)交通专题数据:××省公路局2008年GPS数据,含道路网、收费站、服务区和出入口等信息。(6)旅游专题数据:包括星级旅游点、主题旅游点、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等。1.简述在线地理信息数据的主要形式。2.简述电子地图数据处理的基本要求。3.简述公众版在线地理信息数据的位置精度要求、影像分辨率要求。4.某区域内含两个城市,现有数据资源情况如下:(1)覆盖全区域的1:1万数字地形图数据,现势性为2006年。(2)覆盖a市建成区的1:1000数字地形图数据,现势性为2010年。(3)覆盖b市建成区的1:500数字地形图数据,现势性为2008年。(4)覆盖a、b两市郊区的1:5000数字地形图数据,现势性为2009年。(5)覆盖全区域的道路骨干网数据、poi数据,现势性为2011年。请根据上述数据资源情况做出该区域电子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生产方案,包括数据源利用方案、电子地图分级方案、地理实体数据内容方案等。

1.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要求,计划建设“××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天地图)”,其中主要任务之一是建立运行支持系统。2.任务目标与内容遵照“天地图××”建设需求,设计“天地图·××”运行支持系统建设初步方案,明确运行支持系统建设内容与基本要求,为设备采购与详细部署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问题]1.简述运行支持系统的基本构成。

1.任务来源××地区的导航电子地图产品为2010年生产制作完成的,按照更新周期,目前已经完成了对该地区的外业采集更新,现需要根据外业更新成果,制作新版导航电子地图产品。2.任务目标和内容按照导航电子地图制作标准,利用外业更新成果,对现在的导航数据产品更新,制作完成新版导航电子地图产品。3.任务量与完成周期(1)1200km2、4100km道路更新成果,主要包括道路形状、道路挂接、道路属性、通行方向、禁止信息、车道信息、标志标线等信息。(2)10万个兴趣点、地名、道路交叉点、点门牌等检索信息。(3)其他信息更新成果,包括显示文字信息、语音提示信息以及图形信息等。(4)完成周期30天。4.制作标准(1)道路作业标准(2)POI作业标准(3)门牌地址作业标准(4)地名数据作业标准(5)市街图现场作业标准。5.成果数据质量要求(1)作业准确率99%。(2)逻辑检查通过率100%。[问题]1.对外业采集的道路网络数据需要进行哪些内业处理?2.语音信息制作处理的方式是什么?3.内业成果数据质量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是什么?4.根据案例,分析指出该地区导航电子地图数据产品内业制作处理的主要工作流程及内容。

该科目易错题

该题目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