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案例4年产2.5万张牛皮革新建项目【素材】A皮革公司在B市某工业园有一个年加工皮革2 5万张(折牛皮标张)的制革生产装置。几年后在C市新建一个制革厂,生产规模为年加工皮革11.5万张(折牛皮标张)。拟建项目占地面积551 300 m2,总投资为7 800万元。主体工程包括鞣制车间、整饰车间、冲洗车间;配套建设的有职工宿舍、厂区污水处理站。A皮革公司拟将污水经处理后农灌。制革生产一般包括准备工段、鞣制工段和整饰工段,其工艺流程如下:工艺介绍:准备工段。指原料皮从浸水到浸酸之前的工序操作,其作用在于除去制革加工不需要的各种物质,使原料恢复到鲜皮状态,除去表皮层、皮下组织层、毛鞘、纤维间质等物质,适度松散真皮层胶原纤维,使裸皮处于适合鞣制状态。鞣制工段。包括鞣制和鞣后湿处理两部分。铬鞣工艺一般指鞣制到加油之前的工序操作,它是将裸皮变成革的过程,铬初鞣后的湿铬鞣革称为湿革,需进行湿处理以增强革的粒面紧实性,提高柔软性、丰满性和弹性,并染色赋予革特殊性能。整饰工段。包括皮革的整理和涂饰,属于皮革的干操作工段,指在皮革表面施涂一层天然或合成高分子薄膜的过程,常辅以磨、抛、压、摔等机械加工,以提高革的质量。【问题】请根据上述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该项目的主要污染因子是什么?2.该项目清洁生产指标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3.如何对该项目进行水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点位布设?4.该项目环评报告书应设置哪些评价专题?

【参考答案】

1.该项目的主要污染因子是什么?

答:制革废水的污染因子为COD、BOD5、SS、S2-、Cl-、氨氮、Cr6+、总铬、酚、pH、色度、动植物油类:

大气污染因子主要有:TSP、PM10、SO2、NOx以及NH3、H2S等生产工艺过程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等;

固体废物:废毛、肉膜、碎皮、边角料、革屑、污水处理站污泥;

噪声:设备噪声。

2.该项目清洁生产指标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该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定性分析项目采用的设备及工艺是否先进,原料是否无毒或低毒,对人体健康有无负面影响等方面;

(2)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主要包括原辅材料消耗、能源资源利用率等;

(3)产品指标:主要是对产品的合格率进行考核;

(4)污染物产生指标:分析项目“三废”单位产生量:

(5)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对废皮、废料、废毛、革坯边角是否回收利用等;

(6)环境管理要求:对项目环境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环境审核、废物处理处置、生产过程环境管理以及相关方环境管理情况给予说明和分析等。

3.如何对该项目进行水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点位布设?

答:在污水处理站总排口布点监测COD、BODs、ss、S2-,Cl-、氨氮、pH、色度、动植物油类;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进行布点,监测总铬和六价铬项目。

4.该项目环评报告书应设置哪些评价专题?

答:该项目环评报告书应设置的评价专题包括:拟建项目工程概况、工程分析、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污水进行农田灌溉的可行性分析、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清洁生产、总量控制、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考点分析】

1.该项目的主要污染因子是什么?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β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

制革废气除了锅炉烟气外,还包括生产中使用的有机溶剂的挥发物和原料皮存贮过程、生产过程及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污染物。

废水主要来源:原料皮在物理.化学加工和机械加工过程中,大量的蛋白质、脂肪转入废水、废渣中:使用的大量化工原料如酸、碱、盐、硫化钠、石灰、铬鞣剂、加脂剂、染料有相当部分进入废水中。制革中废水主要来自准备、鞣制和湿加工工段,其中鞣前准备工段的废水排放量和排放的污染负荷占制革总废水量的70%以上,鞣制工段和鞣后湿加工工段的废水排放量占8%和20%左右。制革废水碱性大,色度重,含蛋白质、脂肪、染料等有机物,含铬、硫化物、氯化物等无机物,属有毒有害废水。其中脱铬工序传统工艺废液中铬含量在2—4 g/L,灰碱脱毛废液中硫化物含量可达2~6 g/L,这两股浓废液是废水防治的重点。

2.该项目清洁生产指标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二、项目分析(2)从生产工艺、污染物产生、资源能源利用、废物回用利用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

本题考点为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指标水平分析。清洁生产指标主要包括六类: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以及环境管理要求。这些指标既包括定量指标,也包括定性指标。考生在回

答此类问题时一定要结合行业特点进行分析论述。

3.如何对该项目进行水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点位布设?

本题主要考查污水排放口监测位置。

对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

第一类污染物有总汞、总镍、总铍、总铬、总砷、总铅、总银、六价铬、总镉、烷基汞、苯并[a]芘、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共13类。

举一反三: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规定:

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或专门处理此类污染物设施的排口;第二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排污单位的排口;进入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污水采样点位应根据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确定;监测整体污水处理设施效率时,在各种进入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的入口和污水设施的总排口设置采样点;监测各污水处理单元效率时,在各种进入处理设施单元污水的入口和设施单元的排口设置采样点。

4.该项目环评报告书应设置哪些评价专题?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4)确定环境要素评价专题的主要内容”。

本题考点为环评报告中评价专题设置问题,即把握环评项目全局性和整体性方向。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中的规定,一般的环境影响评价专题包括:工程分析、现状评价、影响评价、环保措施、总量控制、清洁生产、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监测与管理、公众参与等。如果是新建项目,则必须增加对厂址选择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注意:对于利用污水进行农业灌溉的项目,一定要对污水灌溉进行环境及技术可行性分析,特别是对农作物和土壤影响进行分析。

多做几道

案例2   涉自然保护区高速公路竣工验收项目【素材】某高速公路工程于2009年取得环评批复,2010年3月开工建设,2012年9月建成通车试营运。路线全长160 km,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00 km/h,路基宽度26m,设互通立交6处,特大桥1座,大中小桥若干:服务区4处,收费站6处,养护工区2处。试营运期日平均交通量约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交通量的68%。建设单位委托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环评文件载明:路线在Q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某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实验区内路段长限制在5 km之内:实验区内全路段应采取隔声和阻光措施;沿线有声环境敏感点13处(居民点12处和S学校),S学校建筑物为平房,与路肩水平距离30m,应在路肩设置长度不少于180 m的声屏障;养护工区、收费站、服务区污水均应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1996)二级标准。初步调查表明:工程路线略有调整,实际穿越Q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路段长度为4.5 km,全路段建有声屏障(非透明)或密植林带等隔声阻光措施;沿线声环境敏感点有11处,相比环评阶段减少2处居民点:S学校建筑物与路肩水平距离40 m,高差未变,周边地形开阔,路肩处建有长度为180 m的直立型声屏障:服务区等附属设施均建有污水处理系统,排水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 -级标准设计。【问题】1.对于Q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对于居民点,声环境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为确定声屏障对s学校的降噪量,应如何布设监测点位?4.按初步调查结果,污水处理系统能否透过环保验收?说明理由。

案例3  某井工煤矿竣工验收调查【题材】某井工煤矿于2011年10月经批准投入试生产,试生产期间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保设施运行正常,拟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08年8月获得批复,批复的矿井建设规模为3.00 Mt/a。配套建设同等规模选煤厂,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储装运工程和公用工程。场地平面布置由矿井工业场地、排矸场、进矿道路、排矸场道路等四部分组成。工业场地(含道路)占地40.0m2,矿井井田面积1 800 hm2,矿井开采采区接替顺序为“一采区一二采区一三采区”,首采区(一采区)为已采取,服务年限10年。环评批复的主要环保措施包括:3台20 t/h锅炉配套烟气除尘脱硫系统,除尘效率95%,脱硫效率60%;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600 m3/d,采用二级生活处理工艺;矿井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1.0亿m3,配套建设拦挡坝、截排水设施;对于受开采沉陷影响的地面保护对象留设保护煤柱。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单位初步调查获知:工程建设未发生重大变动,并按环评报告书与批复要求对受开采沉陷影响的地面保护对象留设了保护煤柱。试生产期间矿井与选煤厂产能达到2.20 Mt/a。生活污水和矿井水处理量分别为480 m3/d、8 000 m3/d。3台20 t/h锅炉烟气除尘脱硫设施建成投入运行,排矸场拦挡坝、截排水工程已建成。调查发现,2010年8月批准建设的西气东输管线穿越井田三采区。环评批复后,与本项目有关的新颁布或修订并已实施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2348-2008)。【问题】1.指出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中,还需补充哪些工程调查内容?2.确定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生态调查范围。3.在本项目声环境验收调查中,应如何执行验收标准?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还需补充哪些工作?5.判断试生产运行工况是否满足验收工况要求,并说明理由。

一、工程概况及评价因子1.根据火电项目污染类型,列表形式给出环境敏感目标基本情况、给出分布图。2. 《火电厂大气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注意汞排放限值要求。3.评价标准的确定:以已批复的当地环境功能区划为依据,未划定的,请当地环保部门确认。根据项目所处区域特点,合理确定。如在项目南侧紧邻巷道,执行GB12348-2008的4类标准。火电厂的地块:厂址、灰场。厂址:污染型灰场:重点分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生态的影响、扬尘的影响。二、工程分析三、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四、环境影响预测五、污染防治措施六、清洁生产七、总量控制八、公众参与九、结论十、火电项目需注意的问题

房地产开发及大型综合商场的建设项目(社会区域类)特点:类型较多,形式、规模、内容多种多样,其环境影响复杂多样,且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多位于城市市区内或划定的开发区内,一般生态影响不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除非涉及特殊或重要的生态保护目标),但其施工复杂的环境影响却不容忽视。本项目既有地上工程,也有地下工程。而且既有广场、停车场,还有上次、餐饮、娱乐等,是个比较复杂的,有一定代表的社会区域类建设项目。对相关单独项目的环评也有指导意义。一、总论或总则二、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及工程分析三、环境现状四、环境影响评价五、环境保护措施六、公众参与七、结论

案例3新建堤坝式水电工程【素材】某拟建水电站是A江水电规划梯级开发方案中的第三级电站(堤坝式),以发电为主,兼顾城市供水和防洪,总装机容量3 000 MW。堤坝多年平均流量1 850m3/S,水库设计坝高159 m,设计正常蓄水位1134m,调节库容5.55X108 m3,具有周调节能力,在电力系统需要时可承担日调峰任务,泄洪水消能方式为挑流消能。项目施工区设有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和及制冷系统、机械修配、汽车修理及保养厂,以及业主营地和承包商营地。施工高峰期人数9 000人,施工总工期92个月,项目建设征地总面积59 km2,搬迁安置人口3 000人,设3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大坝上游属高中山峡谷地貌,库区河段水环境功能为Ⅲ类,现状水质达标。水库在正常蓄水位时,回水长度9 km,水库淹没区分布有A江特有鱼类的产卵场,其产卵期为3~4月。经预测,水库蓄水后水温呈季节性弱分层,3月和4月出库水温较坝址天然水温分别低1.8℃和0. 4℃。B市位于电站下游约27 km处,依江而建。现有2个自来水厂的取水口和7个工业企业的取水口均位于A江,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处理后排入A江。电站建成后,B市现有的2个自来水厂取水口上移至库区。【问题】1.指出本项目主要的环境保护目标。2.给出本项目运行期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3.本项目是否需要配套工程措施以保障水库下游最小生态需水量?说明理由。4.指出施工期应采取的水质保护措施。

该科目易错题

该题目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