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社会工作师
筛选结果 共找出14

2.案例:    小军,15岁。其父工作繁忙,与小军很少交流;其母对小军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期中考试时,小军的成绩降到了班级后几名,被母亲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父亲回家后,母亲又把矛头指向父亲,继而引起夫妻俩的激烈争吵。小军觉得再也待不下去,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两天后,父母在同学家里找到了小军,但小军对父母不理不睬,拒绝回家。母亲焦急万分,遂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社会工作者与小军的母亲进行了第一次面谈,主要对话内容如下:    母亲:“辛辛苦苦养他这么大,现在他却离家出走,我实在伤心透了。请你帮帮我,尽快劝我儿子回家吧。”    社会工作者:“我很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也愿意帮助你,我们是否可以商量一下具体该做些什么呢?”    母亲:“这是我儿子同学家的地址,你赶紧去劝劝他吧。”    社会工作者:“我听了你的讲述,觉得儿子的问题也与你平时的态度有关,能不能一起探讨一下呢?”    母亲:“我怎么会有问题?我对儿子倾注了这么多心血!要怪就怪我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一点也帮不了我,要谈你就找我丈夫去谈吧。”    社会工作者:“那你今天来找我,最希望的就是让我帮你说服儿子回家?”    母亲:“是的,请你尽快帮我吧,我实在走投无路了。”    社会工作者:“好的,我明白了你的需要,我会马上找他的。”    接案面谈就此结束。    问题:结合本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上述接案面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小明,男,4岁,2岁时父母因为双方家庭矛盾离异,小明由母亲抚养。小明从小目睹了双方家庭争吵的全过程,虽然父母离异时小明很小,但是双方家庭的互相指责、父母的争吵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阴影,所以小明胆小、内向,并且不爱和同龄小朋友玩耍。小明的母亲最近下岗了,生活比较困难。现在小明的母亲还发现孩子的反应也有些迟钝。儿童服务机构决定让社会工作者小孟负责此案例。试运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分析此案例,并为社会工作者小孟设计简单的工作介入目标。

 案例: 李女士,女,35岁,大学本科学历,原来是一家医院的护士,身体非常健康,半年前遭遇一场交通事故后双目失明,因此丢掉了工作。李女士的老公是一家私企的中层管理人员,收入很不错,但是工作忙碌,无暇照顾李女士。李女士有一个5岁的女儿,上幼儿园,由保姆接送上学。李女士失明后,母亲搬过来和他们一起生活,照顾她的日常起居,但由于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逐渐感到力不从心。社区也没有相应的机构能为李女士提供专业的陪护服务和康复训练。 半年来,李女士身上的伤逐渐康复,但她始终无法接受自己失明的事实,常常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不愿意与人交谈,也不愿意出门;李女士的情绪起伏很大,有时候情绪低落,一个人默默流泪,有时候脾气暴躁,乱摔东西。事故发生前,李女士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结识了很多朋友。事故发生后,她的好多朋友都上门来看望她,可是她根本不愿意见朋友.朋友给她打电话问候,她也不会接。    李女士的老公很担心妻子的状况,于是向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    问题:    1请界定本案中的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    2.请说明通用过程模式中“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3.请以人类行为与环境理论为框架,界定本案例中服务对象李女士的问题和需要。

案例:李丽住在北京的老城区,从小身患残疾,据她讲父母将她扔给保姆后基本不闻不问,后来几乎与父母没有什么来往。李丽在讲到自己原生家庭时眼神充满怨恨,听邻居说父母曾来找过她,但她拒绝见面。在与保姆相依为命中进入了婚嫁年龄,由于身体残疾、没有学历和技术,一直没有找到工作,29岁时嫁给了比自己大20岁的一个农民,但婚后丈夫对她很照顾。丈夫进城后干零工,生活很窘迫,拿低保,但能经常得到社区帮助。李丽与邻居的关系很好,大杂院里邻居亲如一家,彼此照应。李丽夫妇有一个儿子,她全部的人生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儿子很孝顺,“母亲节儿子给我的礼物是帮我洗一大盆衣服!”李丽自豪地和社会工作者说。李丽求助社会工作者是因为她发觉儿子有秘密了,放学不按时回家,好像在谈恋爱,她每天都摇着轮椅堵到学校门口接儿子,儿子很生气,已经有几天不和妈妈说话了,李丽希望社会工作者劝劝儿子不要和那个女孩来往,另外希望帮助儿子补习英语,因为她没有钱送儿子去英语班。问题:请以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视角对服务对象李丽的个人及环境系统、问题与需要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