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案例  新建10万t/d污水处理厂项目【素材】A市拟新建一座规模为日处理能力10万t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该项目建成后将收集该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其中工业废水占40%。拟建工程分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程)和与污水处理厂相配套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截流干管、中途提升泵站等设施,该污水处理厂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厂址目前为旱地,不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污泥经压缩、脱水、干化处理后送该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受纳水体为B河,B河由南到北穿越A市,在A市市区段水体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B河上游为一座供水水库,在枯水期时断流。据现场踏勘,污水处理厂厂界正南120 m处有黄家湾居民200人,东南方向100 m处有晨光村居民180人。已知B河水文条件简单,水深不大,污水处理厂排污对B河的影响可采用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式进行预测。【问题】1.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列举理由说明优化的污泥处理及处置措施。2.请根据进水和出水水质计算BODs、COD、SS、氨氮、TN、TP的去除率,并将计算结果填写在表1里。3.请列出预测该污水处理站排放口下游20 km处BOD5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和参数。4.公众参与方式可以采取哪些形式?在该项目公众参与调查中应给出哪几个方面的环境影响信息?5.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可以采取哪些污染防治措施?

1.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列举理由说明优化的污泥处理及处置措施。

答:该项目将污泥送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的方法不妥。如果污泥符合《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 4284-84)的规定,则该项目可以采用农田利用的方式处置污水处理厂污泥。理由如下: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最终处置通常采用土地施用、陆地填埋、焚烧和海洋处置四种方式。就土地施用、陆地填埋和焚烧三种方法来说,其费用比为1:2:4。

由于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含有机质较多,并且含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因此可作为农肥利用,故经消毒后的污泥可用于农田施用。

如果丁业废水中含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则农田利用安全问题值得重点关注。首先应当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一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2007)对污泥做浸出毒性鉴别,判断重金属是否属于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如果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则应当对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和受纳的农业土壤土质进行分析论证,并对污泥农田利用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进一步分析,提出有效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污染防治措施,避免重金属对土壤产生二次污染。

2.请根据进水和出水水质计算BODs.COD.SS、氨氮、TN.TP的去除率,

并将计算结果填写在表1里。

答:根据计算结果,BODs.COD.SS、氨氮、TN、TP的去除率见表2。

表2污水进出口水质及去除率(计算结果)



3.请列出预测排放口下游20km处BOD5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和参数。

答:预测BOD5可以采用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式或Streeter-Phelps模式(S-P模式)进行预测。

预测排放口下游20km处BOD5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和参数如下:

受纳水体的水质、B河的基础数据(包括流量、河宽、流速、平均水深、河流坡度、弯曲系数等)、污水总排放量、BOD5排放浓度(排放浓度含正常排放和非正

常排放浓度)、横向混合系数My、纵向离散系数、降解系数、废水排放口设置(是否为岸边排放、排放口离岸边的距离)等。

4.公众参与方式可以采取哪些形式?在该项目公众参与调查中应给出哪几个方面的环境影响信息?

答:公众意见调查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具体条件,采取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形式,如会议讨论、座谈、网络公示、热线电话、公众信箱、新闻发布,以及开展社会调查如问卷、通信、访谈等,通过上述方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尤其是黄家湾和晨光村的居民)的意见。

在该项目公众参与调查中应给出以下几方面的环境影响信息:工程概况(包括污水处理厂规模、主要工程建设内容、工程总投资、主要生产工艺、建设期等)、目前A市环境质量现状、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包括恶臭和含菌气溶胶对环境及周边环境保护目标产生的影响、污水处理厂事故排放对B河产生的影响、设备运行对声环境的影响)、需拆迁居民的数量和补偿经费、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预期达到的效果、对公众的环保承诺等。

5.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可以采取哪些污染防治措施?

答:恶臭可以采取以下污染防治措施:

(1)将恶臭主要发生源尽可能地布置在远离厂址附近的居民区等敏感点的地方,以保证环境敏感点在防护距离之外而不受到影响;

(2)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内的黄家湾居民区和晨光村居民应当拆迁;(3)在厂区污水及污泥生产区周围设置绿化隔离带,选择种植不同系列的树种,组成防止恶臭的多层防护隔离带,尽量降低恶臭污染的影响;

(4)污泥浓缩控制发酵,污泥脱水后要及时清运以减少污泥堆存,在各种池体停产修理时,池底积泥会裸露出来并散发臭气,应当采取及时清除积泥的措施来防止臭气的影响;

(5)对污水厂散发恶臭气体的单元进行加盖处理,恶臭收集后处理。主要除臭技术有离子除臭法、生物除臭法和化学除臭法。

多做几道

案例2   涉自然保护区高速公路竣工验收项目【素材】某高速公路工程于2009年取得环评批复,2010年3月开工建设,2012年9月建成通车试营运。路线全长160 km,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00 km/h,路基宽度26m,设互通立交6处,特大桥1座,大中小桥若干:服务区4处,收费站6处,养护工区2处。试营运期日平均交通量约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交通量的68%。建设单位委托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环评文件载明:路线在Q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某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实验区内路段长限制在5 km之内:实验区内全路段应采取隔声和阻光措施;沿线有声环境敏感点13处(居民点12处和S学校),S学校建筑物为平房,与路肩水平距离30m,应在路肩设置长度不少于180 m的声屏障;养护工区、收费站、服务区污水均应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1996)二级标准。初步调查表明:工程路线略有调整,实际穿越Q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路段长度为4.5 km,全路段建有声屏障(非透明)或密植林带等隔声阻光措施;沿线声环境敏感点有11处,相比环评阶段减少2处居民点:S学校建筑物与路肩水平距离40 m,高差未变,周边地形开阔,路肩处建有长度为180 m的直立型声屏障:服务区等附属设施均建有污水处理系统,排水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 -级标准设计。【问题】1.对于Q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对于居民点,声环境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为确定声屏障对s学校的降噪量,应如何布设监测点位?4.按初步调查结果,污水处理系统能否透过环保验收?说明理由。

案例3  某井工煤矿竣工验收调查【题材】某井工煤矿于2011年10月经批准投入试生产,试生产期间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保设施运行正常,拟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08年8月获得批复,批复的矿井建设规模为3.00 Mt/a。配套建设同等规模选煤厂,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储装运工程和公用工程。场地平面布置由矿井工业场地、排矸场、进矿道路、排矸场道路等四部分组成。工业场地(含道路)占地40.0m2,矿井井田面积1 800 hm2,矿井开采采区接替顺序为“一采区一二采区一三采区”,首采区(一采区)为已采取,服务年限10年。环评批复的主要环保措施包括:3台20 t/h锅炉配套烟气除尘脱硫系统,除尘效率95%,脱硫效率60%;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600 m3/d,采用二级生活处理工艺;矿井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1.0亿m3,配套建设拦挡坝、截排水设施;对于受开采沉陷影响的地面保护对象留设保护煤柱。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单位初步调查获知:工程建设未发生重大变动,并按环评报告书与批复要求对受开采沉陷影响的地面保护对象留设了保护煤柱。试生产期间矿井与选煤厂产能达到2.20 Mt/a。生活污水和矿井水处理量分别为480 m3/d、8 000 m3/d。3台20 t/h锅炉烟气除尘脱硫设施建成投入运行,排矸场拦挡坝、截排水工程已建成。调查发现,2010年8月批准建设的西气东输管线穿越井田三采区。环评批复后,与本项目有关的新颁布或修订并已实施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2348-2008)。【问题】1.指出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中,还需补充哪些工程调查内容?2.确定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生态调查范围。3.在本项目声环境验收调查中,应如何执行验收标准?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还需补充哪些工作?5.判断试生产运行工况是否满足验收工况要求,并说明理由。

一、工程概况及评价因子1.根据火电项目污染类型,列表形式给出环境敏感目标基本情况、给出分布图。2. 《火电厂大气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注意汞排放限值要求。3.评价标准的确定:以已批复的当地环境功能区划为依据,未划定的,请当地环保部门确认。根据项目所处区域特点,合理确定。如在项目南侧紧邻巷道,执行GB12348-2008的4类标准。火电厂的地块:厂址、灰场。厂址:污染型灰场:重点分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生态的影响、扬尘的影响。二、工程分析三、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四、环境影响预测五、污染防治措施六、清洁生产七、总量控制八、公众参与九、结论十、火电项目需注意的问题

房地产开发及大型综合商场的建设项目(社会区域类)特点:类型较多,形式、规模、内容多种多样,其环境影响复杂多样,且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多位于城市市区内或划定的开发区内,一般生态影响不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除非涉及特殊或重要的生态保护目标),但其施工复杂的环境影响却不容忽视。本项目既有地上工程,也有地下工程。而且既有广场、停车场,还有上次、餐饮、娱乐等,是个比较复杂的,有一定代表的社会区域类建设项目。对相关单独项目的环评也有指导意义。一、总论或总则二、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及工程分析三、环境现状四、环境影响评价五、环境保护措施六、公众参与七、结论

案例3新建堤坝式水电工程【素材】某拟建水电站是A江水电规划梯级开发方案中的第三级电站(堤坝式),以发电为主,兼顾城市供水和防洪,总装机容量3 000 MW。堤坝多年平均流量1 850m3/S,水库设计坝高159 m,设计正常蓄水位1134m,调节库容5.55X108 m3,具有周调节能力,在电力系统需要时可承担日调峰任务,泄洪水消能方式为挑流消能。项目施工区设有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和及制冷系统、机械修配、汽车修理及保养厂,以及业主营地和承包商营地。施工高峰期人数9 000人,施工总工期92个月,项目建设征地总面积59 km2,搬迁安置人口3 000人,设3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大坝上游属高中山峡谷地貌,库区河段水环境功能为Ⅲ类,现状水质达标。水库在正常蓄水位时,回水长度9 km,水库淹没区分布有A江特有鱼类的产卵场,其产卵期为3~4月。经预测,水库蓄水后水温呈季节性弱分层,3月和4月出库水温较坝址天然水温分别低1.8℃和0. 4℃。B市位于电站下游约27 km处,依江而建。现有2个自来水厂的取水口和7个工业企业的取水口均位于A江,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处理后排入A江。电站建成后,B市现有的2个自来水厂取水口上移至库区。【问题】1.指出本项目主要的环境保护目标。2.给出本项目运行期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3.本项目是否需要配套工程措施以保障水库下游最小生态需水量?说明理由。4.指出施工期应采取的水质保护措施。

该科目易错题

该题目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