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背景资料:
    某写字楼工程,建筑面积78000m2,现浇框筒结构,地下2层,地上36层。基础采用桩基础加箱形基础,工程桩为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径l000mm,桩长35m,共320根,钢筋笼长度21m;基础埋深8.4m,底板厚2.1m,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40P10。

已知:(1)本工程处于软土地区,地下水位-2.00m,基坑开挖深度8.2m 。

(2)项目经理部编制了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方案,确定了商品混凝土供应站。

(3)桩基计划每天施工16根。

(4)基础底板施工环境温度29℃,混凝土入模温度40℃。

问题:

1.说明灌注桩钢筋笼施工要点。

2.根据施工进度安排,说明灌注桩混凝土试件的取样计划。

3.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说明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应符合哪些规定?

4.结合本工程,说明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的措施。

1.钢筋笼施工要点为:

(1)钢筋笼分段制作,分段长度视成笼的整体刚度、材料长度、起重设备的有效高度三因素综合考虑。

(2)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外侧,主筋一般不设弯钩。为避免弯钩妨碍导管工作,根据施工工艺要求所设弯钩不得向内圆伸露。

(3)钢筋笼的内径应比导管接头处外径大100mm以上。

(4)钢筋笼上应设有保护层垫块,设置数量每节钢筋笼不应小于2组,长度大于12m的中间加设1组。每组块数不得小于3块,且均匀分布在同一截面的主筋上。

(5)钢筋搭接焊缝宽度不应小于0.7d,厚度不应小于0.3d。 HPB300级钢筋搭接单面焊8d,双面焊4d;HRB335级钢筋焊缝长度单面焊10d,双面焊5d。

(6)环形箍筋与主筋的连接应采用点焊连接,螺旋箍筋与主筋的连接可采用绑扎并相隔点焊,或直接点焊。

(7)钢筋笼起吊吊点宜设在加强箍筋部位,运输、安装时采取措施防止变形。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规定灌注桩“每浇筑50m3混凝土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50 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一组试件”。

该工程每根灌注桩理论混凝土用量为:πd2/4×L=3.14×1×1×35÷4=27.475 m3,不足50  m3,应每根桩留一组混凝土试件,共留置试件320组。

3.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对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人模温度不宜大于30℃,混凝土浇筑体最大温升值不宜大于50℃。

(2)在覆盖养护阶段,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40~100mm位置处的温度与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结束覆盖养护后,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40~100mm位置处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

(3)混凝土浇筑体内部相邻两测温点的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

(4)混凝土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当有可靠经验时,降温速率要求可适当放宽。

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控制措施有:

(1)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

(2)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3)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如降低拌合水温度;骨料用水冲洗降温,避免暴晒。

(4)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加强养护。

(5)可在基础内预埋冷却水管,通人循环水,强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温度。

(6)在拌合混凝土时,还可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7)设置后浇缝,以减小外应力和温度应力;同时,也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8)大体积混凝土可采用二次抹面工艺,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名师点拨】混凝土基础与桩基施工技术属于重点章节,选择题与案例题都会考查,选择题考查居多。

多做几道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天津市某医院门诊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16层,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地上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充填为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审查意见的基础上,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

事件二:外装修施工时,施工单位搭设了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立杆进行搭接。横向扫地杆采用对接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上方的立杆上。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意高度的地方,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相抵触延长一跨与立杆固定。外侧里面梁端设置一道剪刀撑,中间各道剪刀撑净距为15m,剪刀撑斜杆与的倾角为30°。架体搭设完成后,进行了验收检查,监理工程师提出了整改意见。

事件三:填充墙砌体采用单排孔径骨料混凝土小砌块,专用小砌块砂浆砌筑。现场检查中发现:进场的小砌块产品龄期达到21d后,即开始浇水湿润,待小砌块表面出现浮水后,开始砌筑施工,砌筑时将小砌块的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小砌块的搭接长度为块体长度的1/3;填充墙砌筑7d后进行顶砌施工;为施工方便,在部分墙体上留置了净宽度为1.2m的临时施工洞口。监理工程师要求对错误之处进行整改。

事件四:地上框架结构存在主次梁,在主次梁交汇处,关于钢筋摆放上下顺序监理与施工技术员认识发生分歧,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

问题

1.事件一中,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基础工程验收是否妥当?说明理由。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还应包括哪些人员参加?

2.指出事件二中脚手架搭设的错误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哪些情况需对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进行检查验收。

3.指出事件三中填充墙砌体施工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4.请给出事件四中主梁、次梁、板钢筋的上下放置正确顺序。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地下一层,地上12层,总建筑面积26800㎡,筏板基础,框架剪力墙结构。建设单位与其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按照合同约定,施工总承包单位将装饰装修工程分包给了符合资质条件的专业分包单位。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基坑开挖完成后,经施工总承包单位申请,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勘察、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施工总承包单位的相关人员等进行验槽。首先,验收小组经检验确认了该基坑不存在孔穴、古墓、古井、防空掩体及其他地下埋设物;其次,根据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的建议,验收小组仅核对基坑的位置之后就结束了验槽工作。

    事件二:有一批次框架结构用的钢筋,施工总承包单位认为与上一批次已批准使用的是同一厂家生产的,没有进行进场复验等质量验证工作,直接投入了使用。

    事件三:监理工程师在现场巡查时,发现第八层框架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时留下了适当空隙,间隔48h后用斜砖补砌挤紧。

    事件四:总工程师在检查工程竣工验收条件时,确认施工总承包单位已经完成建设工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有完整的技术档案与施工管理资料,以及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参建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并符合要求,但还缺少部分竣工验收条件所规定的资料。

在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要求施工总承包单位和装饰装修工程分包单位将各自的工程资料向项目监理机构移交,由项目监理机构汇总后向建设单位移交。

问题:

1.事件一中,验槽的组织方式是否妥当?基坑验槽还应包括哪些内容(至少列出四项)?

2.事件二中,施工单位的做法是否妥当?列出钢筋质量验证时材质复验的主要内容。

3.事件三中,根据《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指出此工序下填充墙每验收批的抽检数量。判断施工总承包单位的做法是否合理,并给出理由。

4.事件四中,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指出施工总承包单位还应补充哪些竣工验收资料?建设单位对工程资料的安排是否妥当?并给出理由。

背景:

某办公楼内外装饰工程,外装有玻璃、石材、金属幕墙,内装墙、顶、地和细部工程。

(1)同一幕墙工程硅酮结构密封胶和硅酮耐候密封胶采用不同品牌,其中硅酮建筑密封胶已经超过保质期;施工中玻璃幕墙安装与主体结构施工交叉作业。

(2)施工中业主要求拆除部分承重墙体,扩大房间面积;油漆施工现场存放10桶油漆;部分房间装修完成后,还没有验收,业主已经搬入使用。

问题:

1.指出幕墙使用胶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正确做法。

2.施工中玻璃幕墙安装与主体结构施工交叉作业应采取什么安全措施?

3.业主要求拆除部分承重墙体是否可以?说明理由。还没有验收业主已经搬入使用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4.油漆施工现场存放10桶油漆是否妥当?说出理由。

背景:

     某土方支护工程,基坑挖土深度为-12m,基坑上口标高为0.5m,基坑长宽约为100m×50m,面积约为5000㎡,地下承压水位在-15m以下,-8m深处有局部滞水。

建设单位就该工程进行了招标,专业承包单位中标后,根据设计的基础图与地勘报告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基坑支护设计形式有两种:支护形式一为:1:0.4放坡“土钉墙十钢板网片”混凝土喷锚;支护形式二为:-6m以上为1:0.3放坡“土钉墙十钢板网片”混凝土喷锚;下部-6m~-12m为直径800mm的钢筋混凝土护坡桩,护坡桩嵌固深度为2.5m。之后的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建设单位要求专业承包单位,对该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审核签字、组织专家论证并尽快实施。

事件二:在基坑支护工程开始施工后,设计单位因建筑使用功能调整,对支护形式二的部位局部基础加深至-14m。

问题:

1.事件一中,专业承包单位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要经过哪些审批、论证环节,才能开始施工?

2.事件二发生后,专业承包单位需要完成哪些工作,才能继续施工?并写出理由。

背景资料:

    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地下二层,筏板基础;地上二十五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室内隔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建设单位依法选择了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合同约定:室内墙体等部分材料由建设单位采购;建设单位同意施工总承包单位将部分工程依法分包和管理。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安排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并提出了编制工作程序。

    事件二:施工总承包单位编制了《项目安全管理实施计划》,并规定项目安全管理工作贯穿施工阶段。

    事件三:施工总承包单位按照“分包单位必须具有营业许可证、必须经过建设单位同意”等分包单位选择原则,选择了裙房结构工程的分包单位。双方合同约定分包工程技术资料由分包单位整理、保管,并承担相关费用。分包单位以其签约得到建设单位批准为由,直接向建设单位申请支付分包工程款。

    事件四:建设单位采购的一批墙体砌块经施工总承包单位进场检验发现,墙体砌块导热性能指标不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建设单位以指标值超差不大为由,书面指令施工总承包单位使用该批砌块,施工总承包单位执行了指令。监理单位对此事发出了整改通知,并报告了主管部门。地方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了这一事件。

    事件五: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该工地进行综合考评,一个年度内被三次警告。

1.事件一中,项目经理的做法有何不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编制工作程序包括哪些内容?

2.事件二中,工程总承包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应贯穿哪些阶段?

3.指出事件三中施工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做法的不妥之处,分别说明正确做法。

4.依据《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就事件四,可以对施工单位给予怎样的处罚?

5.事件五中,该项目的施工单位和负责人将受到怎么的处罚?

该科目易错题

该题目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