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的控制方法有( )。
风险承受法
风险回避法
自我保护法
风险排遣法
风险转移法
下列选项中,审计人员应当直接进行实质性审查的情形包括( )。
某项内部控制设计合理且预期运行有效,能够防止重要问题的发生
审计人员决定不依赖某项内部控制的
仅实施实质性审查不足以为发现重要问题提供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
仅实施内部控制测评足以发现重要问题提供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
被审计单位规模较小、业务比较简单
审计的独立性表现为( )。
目标的独立
组织机构的独立
经济来源的独立
人员独立
技术手段的独立
下列关于审计独立性的表述,正确的有( )。
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根本区别在于其独立性
内部审计没有独立性
独立性表现在组织机构、业务工作和人员等方面的独立
国家审计的独立性不包括经费来源上的独立
独立性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保持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是否独立并不重要
下列不属于内部控制的局限性的是( )。
内部控制的设置和运行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针对常规业务活动和重大的非常规业务活动而设置
即使是设置完善的内部控制,也可能因有关人员的疏忽、误解和判断错误而失效
内部控制可能因有关人员相互勾结、内外串通而失效
下列关于内部控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内部控制可能因执行人员滥用职权而失效
内部控制测评不能代替实质性测试
内部控制可能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
设计和运行的内部控制在审计风险模型中,控制风险为零
西周时期,负责审计的官员称为( )。
司会
小宰
冢宰
宰夫
下列各项中,属于审计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根本特征,同时也是审计本质特征的是( )。
客观性
宏观性
综合性
独立性
下列关于中国国家审计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
产生于奴隶社会的末期
产生于封建社会的末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审计的国家之一
清朝设立审计司和审计院
唐朝,国家审计有了明显发展
按照审计主体的不同,审计分为( )。
国家审计
内部审计
社会审计
绩效审计
财经法规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