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任务概述为反映××省面貌和发展成就,向国内外介绍××省投资环境,招商引资,促进××省的发展,××省人民政府决定编纂《××省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该《图集》将是一本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省情地图集。2)编图资料情况(1)1:25万地形图数据库,用于县市图编制的基本资料;(2)1:5万地形图DEM数据,用于地貌晕渲的生成的基本资料;(3)1:1万地形图数据库,用于县城平面图的编制的基本资料;(4)1:5万地形图DRG数据及地名数据库,作为图集更新地名的补充资料;(5)最新的道路、居民她等现势资料,作为道路居民地编制的补充资料;(6)各市县提供的现势资料及各种新版地图作为相关要素编制的补充资料;(7)有关单位收集的资料,作为专题地图的基本资料。3)地图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1)地图精度普通地图上要素(地物)耜对经线和纬线的交叉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为图上±0. 75mm,最大不超过士1. 1mm。(2)地图规格《图集》采用890mm×1240mm纸张,A4开本(210mm×297mm),每幅图展开尺寸为420×297mm,共102幅图,214个页码,硬面精装。(3)地图比例尺《图集》各图幅比例尺之间尽量为简单的倍率关系,设计比例足如下:普通图组中,城区详图为1:1万,县市图为1:25万。专题图组中,地理底图采用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1:90万、1:120万、:1:150万图幅的经纬网密度为30’×30’,1: 200万、1:250万图幅的经纬网密度为1°×1°。自然类专题地图与其他类专题地图采用不同的地理底图。4)地图集的内容结构《图集》由序圈组、自然环境图组、社会经济图组、发展规划图组和区域详图组等5个部分组成,如袭9-14所示。5)《图集》的编制要求(1)地理底图的设计与编制《图集》的地理底图分别设计为自然类专题地图地理底图和其他类专题地图地理底图,以满足不同专题地图需要。(2)普通图组的设计与编制①数学基础:普通地图(市、县地图)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虽然备市县面积相差不大,但是形状各异,所以比例尺无法统一,大多数图幅比例尺控制在1:25万左右。②编排及内容安排:各市县原则上都以常规的行政区划地图、市县地势图、城镇扩大图及资料图片等3个图幅表示。行政区划地图:以表现市县行政区划为主,内容主要是境界(地市界、县市界、乡镇界)、水系,道路、居民地及地表覆盖的主要类型(森林,灌丛.耕地、果园等)。在邻区的适当位置配置行政区划简表。市县地势图:以1 :1万DEM数据自动晕渲,反映区域地形,拟采用分层设色加晕渲的方式'使地势更为形象和生动,加强立体感。邻区空间较大对,可以较小的彩色卫星图像或地势透视图作附图。城镇扩大图、本市县文字介绍及有关统计资料和精彩图片。城关镇平面图一般不超过幅面的1/2(省会除外)。文字介绍大约1000~1500字。在文字介绍中可就本市县人口历年变化,经济历年发展,本市县主要产业的发展及产业构成等,插入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这些图表作为文字介绍的一部分统一排列,图表可采用较简单的素色(如浅青灰、浅绿灰、浅棕…….)。图中可安排一些图片,反映区域典型的自然面貌和人文景观。(3)专题图组的设计与编制对大量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进行统计地图、分布图、动线图、等值线图、类型图等的设计与编制。统计地图的设计与编制:《图集》中大部分专题地图属于统计图图型。制图资料大多来源于统计资料。这些图一般从相对和绝对两方面描述各区域的经济状况。统计图表常安排于该主题图的空白处。对那些在空间呈复杂分布或不易获得具体分布状况的现象,如人口、工农业、商贸、房地产、环境质量、教育、卫生等一般采用统计制图方法。其中,分级统计图法表示相对指标为主的现象,分区统计图表法表示绝对指标为主的现象。统计图表的表现形式要求新颖、求变,以增加图面的生动性和活泼性。分级统计图法最适合与分区统计图表法配合。分布图的设计与编制:地图内容要素在图上呈点状分布的,常以符号法表示。用符号的形状或颜色反映其质量特征,用符号的大小表示其数量特征,如工矿企业、医院、学校等。地图内容要素呈线状分布特征的,常以线状符号表示。用线状符号的颜色或图案反映质量特征,用线状符号的粗细反映重要性及等级差异,如交通线、管网等。地图内容要素呈间断成片的面状分布的,常以范围法表示。界限范围明确的以轮廓线表示,如工业区、渔场、旅游区、森林等。同一幅图可表示呈点状、线状和面状三种特征的现象,用符号法、线状符号法和范围法配合表示。动线图的设计与编制:对于移动的制图现象通常采用动线法表示。动线的轨迹表示移动路径,动线的颜色表示质量特征,宽度表示数量特征,如对台风的表示等。等值线图的设计与编制:如地势图的等高线、气候图的等温线、反映降水状况的等降水线,水资源图中反映陆地水的年径流深度等值线等。类型图的设计与编制:《图集》中的地质图、地貌图、土壤图和土地利用图等类型图色彩要鲜艳,能分辨出各种类型,但要遵循已有规定或约定俗成的习惯。常使用底色、晕线、花纹和点状、线状符号配合形成多层平面。地质、土壤、土地利用等地图以质底法表示。专题图组充分利用各图幅面,用多种表示方法配合和叠加,附以图表、照片、文字说明等手段,增加《图集》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艺术性,增加地图的感受效果和吸引力。6)问题(1)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小比例尺编图的收费标准为426元/dm2。根据上述案例,设普通地图(序图及区域详图)每页编图需要10个工作日,检查、修改各需要2个工作日;专题地图编图每页需要8个工作日,检查、修改也各需要2个工作日。编图工作需在10个月内完成。试问:①《图集》所需的编图总经费是多少?②《图集》编图的作业员、检查员应投入的人数。(2)简述地图集设计包含的内容。(3)简述地图集的内容目录设计。(4)简述地图集编制中的统一、协调工作包含的主要内容。

(1)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小比例尺编图的收费标准为426 元/dm2。根据上述案例,设普通地图(序图及区域详图)每页编图需要10个工作日,检查、修改各需要2个工作日;专题地图编图每页需要8个工作日,检查、修改也各需要2个工作日。编图工作需在10个月内完成。

试问:

①《图集》所需的编图总经费是多少?

《图集》编图总费用:2.10dm×2.97dmX 214幅×426元/dm2 =568589. 87元

②《图集》编图的作业员、检查员应投入的人数。

编图员、检查员每月的工作日为22天

需要编图员的总工作日:(10+2)×(118+14)+(26+40+16)×( 8+2) =2404天

每个编图员10个月的总工作日:22×10=220天

因此,需要投入的编图员人数:2404/220 =11人

检查员所需要的总工作日:2×214=428天

每个检查员10月的总工作日:22×10=220天

因此,需要投入的检查员人数:428/220=2人

(2)简述地图集设计包含的内容。

在地图集的编纂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地图集中的一系列设计工作,它包括:地图集开本的设计;地图集内容目录的设计;地图集的编排设计;各图幅的分幅设计;各图幅的地图比例尺的设计;图型和表示法设计;图面配置设计;地图集投影设计;图武图例设计;地图集的整饰设计等。

(3)简述地图集的内容目录设计。

地图集内容目录的设计取决于地图集的性质与用途。一本地图集包括了若干图组,各图组又包含了若干图幅,根据用途及区域特点,设计的基本图幅也不一样,必须突出区域的特点。

综合性地图集由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两大图种组成。包括序图组、普通地图组及若干专题图组组成。综合性地图集具体图组内容根据所需用途来确定,可详可简。《图集》由序图组、自然环境图组、社会经济图组、发展规划图组和区域详图组等5个部分组成。

(4)简述地图集编制中的统一、协调工作包含的主要内容。

地图集中的统一、协调工作是为了正确而明显地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消除各幅地图因作者观点不一致、地图资料不平衡和制图方法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对地图的表示方法、表达效果和整饰进行统一设计,使各地图间便于比较和使用。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①统一的总体设计观点。如各图纽图幅数大致均衡,易于比较的比例尺系统,各图幅编排的逻辑次序等。

②采用统一的原则设计地图内容。如自然地图以分布图、类型图、等值线图为主,人文经济图则以分布图、统计图的图型为主。

③对同类现象采用共同的表示方法及统一规定的指标。

④采用统一协调的制图综合原则。在内容选取方面反映在对制图要素类型选取以及确定统一协调的内容分类、分级标准;在内容概括方面对制图要素轮廓图形的综合及确定统一协调的综合指标。

⑤采用统一协调的基础地理底图。包括数学基础的统一协调、地理基础的统一协调、地理底图整饰的统一协调。

⑥采用统一协调的整饰方法。保持地图集在设计风格、用色原则、符号系统设计上的一致,同类现象在不同地图幅面上表达一致、图面配置风格上的一致等。


多做几道

1)工程概况××市拟建设“面向公众的土地利用信息服务系统”,其中主要任务之一局是以××市国资源局信息中心现有的土地利用信息为基础,提取、编辑、加工公共土地利用信息框架数据,基于互联网向政府、专业部门、公众提供服务。利用××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的现有数据资源,按照面向公众的土地利用信息服务系统相关数据规范,加工面向公众发布的土地利用信息框架数据集,为“面向公众的土地利用信息服务系统”生产在线地理信息数据集。遵照国土信息建设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建设“面向公众的土地利用信息服务系统”的在线信息服务发布软件。明确运行支持系统建设内容与基本要求,为设备采购与详细部署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2)问题(1)简述在线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主要形式。(2)简述电子地图数据处理的基本要求。(3)简述公众版在线地理信息数据的位置精度要求、影像分辨率要求。(4)简述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发布系统的基本构成。(5)简述地图浏览服务、地名查询服务、要素查询服务、空间分析服务应遵循的OGC规范。(6)简述运行支持系统的基本构成

1.任务概述(1)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要求,计划建设“××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天地图·××)”,其中主要任务之一是建立在线地理信息服务系统,重点是组织建设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发布软件系统。(2)任务目标和内容。目标:为“天地图·××”建设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发布软件系统。内容:遵照“天地图”建设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建设“天地图·××”节点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发布软件,包括在线服务基础系统、门户网站系统、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与控件库、在线数据管理系统等。2.功能与性能要求在线服务基础系统具备正确响应通过网络发出的符合开放地理信息系统协会(OGC)相关互操作规范的调用指令的能力,支持地理信息资源元数据(目录)服务、地理信息浏览服务、数据存取服务和数据分析处理服务的实现。[问题]1.简述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发布系统的基本构成。2.简述地图浏览服务、地名查询服务、要素查询服务、空间分析服务应遵循的ogc规范。3.请给出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发布软件平台选择的基本依据与要求。

1.任务概述(1)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要求,计划建设“××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天地图·××)”,其中主要任务之一是以××省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提取、编辑、加工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基于互联网向政府、专业部门、公众提供服务。(2)任务目标和内容。利用××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的现有数据资源,按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相关数据规范,加工省级公共地理框架数据集,为“天地图·××”生产在线地理信息数据集。基于最新××省省级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如交通、区划、地名、街区、房屋、水系等)、优于2.5m(0.2~2.5m)分辨率的卫星或航空影像数据,生产××省省域范围内的省级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以及15~17级线划电子地图数据、影像电子地图数据。应尽可能融合第三方数据资源,增加本地兴趣点(poi)、三维建筑物模型、街景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人文、交通、行政、旅游等信息。2.数据处理要求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应符合CH/Z 9010-2011《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规范》要求,矢量电子地图与影像电子地图应符合CH/Z 9011-2011《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电子地图数据规范》要求。其中,道路数据的几何表达与拓扑关系表达应尽可能遵循GB/T 19711-2005《导航地理数据模型与交换格式》与GB/T 20268-2006《车载导航地理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规程》要求。所有数据须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过滤,删除涉密信息内容,降低空间精度,降低影像分辨率,形成可在非涉密网环境中使用的公开数据集,并应经过地图审核。其中,数据内容与表示需符合《基础地理信息公开表示内容的规定(试行)》(国测成发〔2010〕8号)、《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国测法字〔2003〕1号)和《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试行)》(国测图字〔2009〕2号)要求。空间位置精度需符合《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试行)》要求,即位置精度不高于50m,等高距不小于50m,数字高程模型格网不小于100m。影像数据应符合《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管理规定(试行)》(国测成发〔2011〕9号)要求,即空间位置精度不得高于50m,影像地面分辨率不得优于0.5m,不标注涉密信息,不处理建筑物、构筑物等固定设施。3.现有数据资源情况(1)1:1万地形图数据库:共6317幅。(2)DEM:5m分辨率。(3)影像:全省1m分辨率DOM;地级及县级市主要建成区范围0.5m WorldView和0.6m QuickBird卫星影像;局部区域0.5m航空影像。(4)地名地址数据:全省建制村及以上行政名称、自然村名称、自然地理名称、单位名称等;地级及县级市主要建成区poi点。(5)交通专题数据:××省公路局2008年GPS数据,含道路网、收费站、服务区和出入口等信息。(6)旅游专题数据:包括星级旅游点、主题旅游点、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等。1.简述在线地理信息数据的主要形式。2.简述电子地图数据处理的基本要求。3.简述公众版在线地理信息数据的位置精度要求、影像分辨率要求。4.某区域内含两个城市,现有数据资源情况如下:(1)覆盖全区域的1:1万数字地形图数据,现势性为2006年。(2)覆盖a市建成区的1:1000数字地形图数据,现势性为2010年。(3)覆盖b市建成区的1:500数字地形图数据,现势性为2008年。(4)覆盖a、b两市郊区的1:5000数字地形图数据,现势性为2009年。(5)覆盖全区域的道路骨干网数据、poi数据,现势性为2011年。请根据上述数据资源情况做出该区域电子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生产方案,包括数据源利用方案、电子地图分级方案、地理实体数据内容方案等。

1.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要求,计划建设“××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天地图)”,其中主要任务之一是建立运行支持系统。2.任务目标与内容遵照“天地图××”建设需求,设计“天地图·××”运行支持系统建设初步方案,明确运行支持系统建设内容与基本要求,为设备采购与详细部署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问题]1.简述运行支持系统的基本构成。

1.任务来源××地区的导航电子地图产品为2010年生产制作完成的,按照更新周期,目前已经完成了对该地区的外业采集更新,现需要根据外业更新成果,制作新版导航电子地图产品。2.任务目标和内容按照导航电子地图制作标准,利用外业更新成果,对现在的导航数据产品更新,制作完成新版导航电子地图产品。3.任务量与完成周期(1)1200km2、4100km道路更新成果,主要包括道路形状、道路挂接、道路属性、通行方向、禁止信息、车道信息、标志标线等信息。(2)10万个兴趣点、地名、道路交叉点、点门牌等检索信息。(3)其他信息更新成果,包括显示文字信息、语音提示信息以及图形信息等。(4)完成周期30天。4.制作标准(1)道路作业标准(2)POI作业标准(3)门牌地址作业标准(4)地名数据作业标准(5)市街图现场作业标准。5.成果数据质量要求(1)作业准确率99%。(2)逻辑检查通过率100%。[问题]1.对外业采集的道路网络数据需要进行哪些内业处理?2.语音信息制作处理的方式是什么?3.内业成果数据质量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是什么?4.根据案例,分析指出该地区导航电子地图数据产品内业制作处理的主要工作流程及内容。

该科目易错题

该题目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