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案例4  油田开发项目【素材】某油田开发工程位于东北平原地区,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780 mm,第四系由砂岩、泥岩、粉砂岩及砂砾岩构成;地下水含水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潜水层(埋深3~7 m)、第四系承压含水层(埋深6.8~14.8 m)、第三系中统大安组含水层(埋深80—130 m)、白垩系上统明水组含水层(埋深150—2 000 m);第四系潜水层与承压含水层间有弱隔水层。油田区块面积为60 km2,区块内地势较平坦,南部、西部为草地,无珍稀野生动植物;北部、东部为耕地,分布有村庄。本工程建设内容包括:生产井552口(含油井411口,注水井141口),联合站1座,输油管线210 km,注水管线180 km,伴行道路23 km。工程永久占地56 m2,临时占地540m2。油田开发井深1343~1 420 m(垂深)。本工程开发活动包括钻井、完井、采油、集输、联合站处理、井下作业等过程,钻井过程使用的钻井泥浆主要成分是水和膨润土。工程设计采用注水、机械采油方式,采出液经集输管线输送至联合站进行油、气、水三相分离,分离出的低含水原油在储油罐暂存,经站内外输泵加压、加热炉加热外输;分离出的加热伴生天然气进入储气罐,供加热炉作燃料,伴生天然气不含硫,分离出的含油污水经处理满足回注水标准后全部输至注水井回注采油井。【问题】1.指出联合站排放的2种主要大气污染物。2.给出本工程环评农业生态系统现状调查内容。3.分别说明钻井、采油过程中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4.分析采油、集输过程可能对第四系承压水产生污染的途径。

【参考答案】

1.指出联合站排放的2种主要大气污染物。

答:(1)非甲烷总烃;

(2) NO2(或NOx)。

2.给出本工程环评农业生态系统现状调查内容。

答:(1)农田土壤质量的调查,包括土壤类型、结构、厚度、肥力、pH、石油类、有机质及金属离子等的调查与监测。

(2)耕地与基本农田的面积及分布。

(3)主要农作物及其产量。

(4)主要的农业生态问题,包括自然灾害。

(5)水土流失现状。

(6)现有的农灌设施和水十保持措施。

3.分别说明钻并、采油过程中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答:(1) -般工业固体废物:钻井岩屑,钻井废弃泥浆。

(2)危险废物:油泥、落地油。

4.分析采油、集输过程可能对第四系承压水产生污染的途径。

答:(1)钻井密封不严,导致第四系潜水层和承压水层的串层。

(2)集输管线破裂,石油泄漏污染第四系承压水。

(3)注水井管套破裂,井壁出现裂缝,回注水外返污染第四系承压水。

(4)落地油下渗,污染潜水层,再通过弱隔水层污染第四系承压水。

(5)集输过程中的跑冒滴漏污染第四系承压水的补给区,进而污染第四系承压水。

【考点分析】

本案例是根据2013年案例分析考试试题改编而成,需要考生认真体会,综合把握。

1.指出联合站排放的2种主要大气污染物。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二、项目分析(1)分析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影响的因素和途径,识别产污环节、污染因子和污染物特性,核算物耗、水耗、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源强”。

本题只需列出2种主要的即可。

2.给出本工程环评农业生态系统现状调查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制订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方案”,

该题是农业生态系统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

3.分别说明钻井、采油过程中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二、项目分析(1)分析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影响的因素和途径,识别产污环节、污染因子和污染物特性,核算物耗、水耗、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源强”。

注意:本题钻井泥浆主要成分是水和膨润上,一般被认为是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4.分析采油、集输过程可能对第四系承压水产生污染的途径。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项目分析(1)分析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影响的因素和途径,识别产污环节、污染因子和污染物特性,核算物耗、水耗、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源强”。

多做几道

案例2   涉自然保护区高速公路竣工验收项目【素材】某高速公路工程于2009年取得环评批复,2010年3月开工建设,2012年9月建成通车试营运。路线全长160 km,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00 km/h,路基宽度26m,设互通立交6处,特大桥1座,大中小桥若干:服务区4处,收费站6处,养护工区2处。试营运期日平均交通量约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交通量的68%。建设单位委托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环评文件载明:路线在Q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某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实验区内路段长限制在5 km之内:实验区内全路段应采取隔声和阻光措施;沿线有声环境敏感点13处(居民点12处和S学校),S学校建筑物为平房,与路肩水平距离30m,应在路肩设置长度不少于180 m的声屏障;养护工区、收费站、服务区污水均应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1996)二级标准。初步调查表明:工程路线略有调整,实际穿越Q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路段长度为4.5 km,全路段建有声屏障(非透明)或密植林带等隔声阻光措施;沿线声环境敏感点有11处,相比环评阶段减少2处居民点:S学校建筑物与路肩水平距离40 m,高差未变,周边地形开阔,路肩处建有长度为180 m的直立型声屏障:服务区等附属设施均建有污水处理系统,排水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 -级标准设计。【问题】1.对于Q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对于居民点,声环境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为确定声屏障对s学校的降噪量,应如何布设监测点位?4.按初步调查结果,污水处理系统能否透过环保验收?说明理由。

案例3  某井工煤矿竣工验收调查【题材】某井工煤矿于2011年10月经批准投入试生产,试生产期间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保设施运行正常,拟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08年8月获得批复,批复的矿井建设规模为3.00 Mt/a。配套建设同等规模选煤厂,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储装运工程和公用工程。场地平面布置由矿井工业场地、排矸场、进矿道路、排矸场道路等四部分组成。工业场地(含道路)占地40.0m2,矿井井田面积1 800 hm2,矿井开采采区接替顺序为“一采区一二采区一三采区”,首采区(一采区)为已采取,服务年限10年。环评批复的主要环保措施包括:3台20 t/h锅炉配套烟气除尘脱硫系统,除尘效率95%,脱硫效率60%;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600 m3/d,采用二级生活处理工艺;矿井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1.0亿m3,配套建设拦挡坝、截排水设施;对于受开采沉陷影响的地面保护对象留设保护煤柱。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单位初步调查获知:工程建设未发生重大变动,并按环评报告书与批复要求对受开采沉陷影响的地面保护对象留设了保护煤柱。试生产期间矿井与选煤厂产能达到2.20 Mt/a。生活污水和矿井水处理量分别为480 m3/d、8 000 m3/d。3台20 t/h锅炉烟气除尘脱硫设施建成投入运行,排矸场拦挡坝、截排水工程已建成。调查发现,2010年8月批准建设的西气东输管线穿越井田三采区。环评批复后,与本项目有关的新颁布或修订并已实施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2348-2008)。【问题】1.指出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中,还需补充哪些工程调查内容?2.确定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生态调查范围。3.在本项目声环境验收调查中,应如何执行验收标准?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还需补充哪些工作?5.判断试生产运行工况是否满足验收工况要求,并说明理由。

一、工程概况及评价因子1.根据火电项目污染类型,列表形式给出环境敏感目标基本情况、给出分布图。2. 《火电厂大气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注意汞排放限值要求。3.评价标准的确定:以已批复的当地环境功能区划为依据,未划定的,请当地环保部门确认。根据项目所处区域特点,合理确定。如在项目南侧紧邻巷道,执行GB12348-2008的4类标准。火电厂的地块:厂址、灰场。厂址:污染型灰场:重点分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生态的影响、扬尘的影响。二、工程分析三、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四、环境影响预测五、污染防治措施六、清洁生产七、总量控制八、公众参与九、结论十、火电项目需注意的问题

房地产开发及大型综合商场的建设项目(社会区域类)特点:类型较多,形式、规模、内容多种多样,其环境影响复杂多样,且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多位于城市市区内或划定的开发区内,一般生态影响不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除非涉及特殊或重要的生态保护目标),但其施工复杂的环境影响却不容忽视。本项目既有地上工程,也有地下工程。而且既有广场、停车场,还有上次、餐饮、娱乐等,是个比较复杂的,有一定代表的社会区域类建设项目。对相关单独项目的环评也有指导意义。一、总论或总则二、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及工程分析三、环境现状四、环境影响评价五、环境保护措施六、公众参与七、结论

案例3新建堤坝式水电工程【素材】某拟建水电站是A江水电规划梯级开发方案中的第三级电站(堤坝式),以发电为主,兼顾城市供水和防洪,总装机容量3 000 MW。堤坝多年平均流量1 850m3/S,水库设计坝高159 m,设计正常蓄水位1134m,调节库容5.55X108 m3,具有周调节能力,在电力系统需要时可承担日调峰任务,泄洪水消能方式为挑流消能。项目施工区设有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和及制冷系统、机械修配、汽车修理及保养厂,以及业主营地和承包商营地。施工高峰期人数9 000人,施工总工期92个月,项目建设征地总面积59 km2,搬迁安置人口3 000人,设3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大坝上游属高中山峡谷地貌,库区河段水环境功能为Ⅲ类,现状水质达标。水库在正常蓄水位时,回水长度9 km,水库淹没区分布有A江特有鱼类的产卵场,其产卵期为3~4月。经预测,水库蓄水后水温呈季节性弱分层,3月和4月出库水温较坝址天然水温分别低1.8℃和0. 4℃。B市位于电站下游约27 km处,依江而建。现有2个自来水厂的取水口和7个工业企业的取水口均位于A江,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处理后排入A江。电站建成后,B市现有的2个自来水厂取水口上移至库区。【问题】1.指出本项目主要的环境保护目标。2.给出本项目运行期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3.本项目是否需要配套工程措施以保障水库下游最小生态需水量?说明理由。4.指出施工期应采取的水质保护措施。

该科目易错题

该题目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