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背景资料

某教学楼工程,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六层,檐高25.2m,主体为框架结构,砌筑及抹灰用砂浆采用现场拌制。施工单位进场后,项目经理组织编制了《某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经批准后开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根据现场条件,厂区内设置了办公区、生活区、木工加工区等生产辅助设施。临时用水进行了设计与计算。

事件二:为了充分体现绿色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项目部在临建施工及使用方案中提出了在节能和能源利用方面的技术要点。

事件三:结构施工期间,项目有150人参与施工,项目部组建了10人的义务消防队,楼层内配备了消防立管和消防箱,消防箱内消防水龙带长度达20m;在临时搭建的95㎡钢筋加工棚内,配备了2只10L的灭火器。

事件四: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提出项目经理部在安全与环境方面管理不到位,要求该企业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在本项目的运行进行“诊断”,找出问题所在,帮助项目部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事件五:工程验收前,相关单位对一间240㎡的公共教室选取4个检测点,进行了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的检测,其中两个主要指标的检测数据如下:

1.事件一中,《某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在计算临时用水总用水量时,根据用途应考虑哪些方面的用水量?

2.事件二的临建施工及使用方案中,在节能和能源利用方面可以提出哪些技术要点?

3.指出事件三中有哪些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4.事件四中,该企业为了确保上述体系在本项目的正常运行,应围绕哪些运行活动展开“诊断”?

5.事件五中,该房间检测点的选取数量是否合理?说明理由。该房间两个主要指标的报告检测值为多少?分别判断该两项检测指标是否合格?

1.临时用水量需要考虑:现场施工用水量、施工机械用水量、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生活区生活用水量、消防用水量。

2.

(1)制定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2)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

(3)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 

(4)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 

(5)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


3. 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

1)组建10 人义务消防队不妥,义务消防队人数不少于施工总人数的10%,应组建15人的义务消防队。

2)消防水龙带长度20m 不妥,消防箱内消防水管长度不小于25m。

4.应该围绕:培训意识和能力,信息交流,文件管理,执行控制程序,监测,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等活动进行“诊断(项目管理)

5.(1)合理;理由:根据相关规定,当房间使用面积大于等于100平米、小于500平米时,检测点不应少于3个。 

(2)检测值:1)甲醛(0.08+0.06+0.05+0.05)/4=0.06 mg/立方米;

 2)氨(0.20+0.15+0.15+0.14)/4=0.16 mg/立方米。 

(3)判断:1)甲醛浓度合格;理由:I类民用建筑工程甲醛浓度限量≤0.08 mg/立方米。 

2)氨浓度合格; 理由:I类民用建筑工程氨浓度限量≤0.2 mg/立方米。

多做几道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153000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30层,建筑物总高度136.6m,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基础埋深9.4m。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主持编制了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包括工程概况、组织方案、技术方案、风险管理计划、项目沟通管理计划、项目收尾管理计划、项目现场平面布置图、项目目标控制措施、技术经济指标等16项内容。

    风险管理计划中将基坑土方开挖施工作为风险管理的重点之一,评估其施工时发生基坑坍塌的概率为中等,且风险发生后将导致重大损失。为此,项目经理部组织建立了风险管理体系,指派项目技术部门主管风险管理工作。

    项目经理指派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了项目沟通计划,该计划中明确项目经理部与内部作业层之间依据《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进行沟通和协调;外部沟通可采用电话、传真、协调会等方式进行;当再现矛盾和冲突时,应借助政府、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力量来解决问题。

    工程进入地上结构施工阶段,现场晚11时后不再进行土建作业,但安排了钢结构焊接连续作业。由于受城市交通管制,运输材料、构件的车辆均在凌晨3时~6时之间进出现场。项目经理部未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附近居民投诉:夜间噪声过大,光线刺眼,且不知晓当日施工安排。项目经理派安全员接待了来访人员。之后,项目经理部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进行了申报登记,并委托某专业公司进行了噪声检测。

    项目收尾阶段,项目经理部依据项目收尾管理计划,开展了各项工作。

问题

(1)项目管理实施规划还应包括哪些内容?

(2)评估基坑土方开挖施工的风险等级,风险管理体系应配合项目经理部哪两个管理体系进行组织建立?指出风险管理计划中项目经理部工作的不妥之处。

(3)指出上述项目沟通管理计划中的不妥之处,说明正确做法。外部沟通还有哪些常见方式?

(4)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结构施工阶段昼间和夜间的场界噪声限值分别是多少?针对本工程夜间施工扰民事件,写出项目经理部应采取的正确做法。

(5)项目收尾管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管理工作?

 背景:装饰公司承接了综合楼食堂装饰工程,食堂隔墙为砌筑结构,砌筑时按要求在2.1m(门洞上口)增加了一道圈梁,顶部和梁或板交接处采用红砖斜砌,防火门框安装时先用射钉固定,再用砂浆封堵。装饰内容有墙面干挂烧毛石材、矿棉板吊顶、金属吊顶、厨房墙地砖。食堂层高5.5m,吊顶标高3.5m,厨房需要做防水。进场后,公司按工程需要陆续进场了600m225mm厚烧毛石材、500m2矿棉板吊顶、1000m2防滑砖、100m2多层板、400m2铝合金吊顶、铝合金龙骨、实木龙骨、实木装饰板材等材料,食堂墙面采用干挂方式,吊顶吊筋采用直径为8mm的通丝吊筋,间距lm。厨房防水采用了赛柏斯刚性防水涂料,防水做完后,按要求进行了试水试验,地砖完工后,应业主要求,需要增加一个穿楼板的冷凝水管,为减小破坏,满足装饰效果,工人用水钻开洞,洞口用油膏密封。

问题

(1)按《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2013年版)规定,

上述那些材料需要做环境测试。

(2)简述厨房试水的程序。

(3)指出并纠正装饰公司厨房防水施工的不正确之处。

(4)指出并纠正上述装饰的错误做法。

分别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事件二中,项目部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当设计无规定时,通常情况下模版拆除顺序的原则是什么?


针对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分别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


事件四中,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的保证项目还应检查哪些?写出施工现场安全设置需整改项目的正确做法。


背景:

    东北某市新建一建筑面积39600m2的文化体育中心工程,地上6层,地下2层,局部埋深9m。工程选址位于某山坡,一半基础须回填,混凝土灌注桩局部桩承台加整体筏板基础,地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3层会议厅主梁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1000人餐厅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现场张拉。体育场中心屋盖局部为焊接球钢网架上覆玻璃幕,其他部位局部为混凝土屋面。围护结构填充墙为小型空心砌块砌筑。地下室底板及外墙均采用P8的防水混凝土,并附加两层3mm的SBS卷材防水层,室内防水为水泥基涂抹防水,屋面防水为两层3mm的SBS卷材防水层。某施工总承包单位中标并成立了项目部组织施工。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编制了“质量计划”,其中规定:土方开挖过程中,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并随时观测周围的环境变化;混凝土灌注桩检查查验桩位偏差、桩顶标高、桩底沉渣厚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监理工程师要求重新编制。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了“质量计划”,其中规定:防水混凝土工程检查防水混凝土原材料(包括:掺合料、外加剂)的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屋面防水工程检查基层状况(包括干燥、干净、坡度、平整度、分格缝、转角圆弧等)、卷材铺贴(胎体增强材料铺设)的方向及顺序、附加层、搭接长度及搭接缝位置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监理工程师要求重新编制。

事件三:装饰装修工程完成后,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了分部工程验收,项目部提供了工程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记录等质量控制资料。总监理工程师要求补充。

2.问题

(1)事件一中,土方开挖工程过程质量检查的内容还有哪些?

(2)事件一中,混凝土灌注桩检查查验的内容还有哪些?

(3)事件二中,防水混凝土工程检查的内容还有哪些?

(4)事件二中,屋面防水工程砌体工程检查的内容还有哪些?

(5)事件三中,质量控制资料检查的内容还有哪些?

背景:某办公楼工程,地上8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图中有一层地下车库,外墙为剪力墙,中间部位均为框架结构。填充墙砌体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

本工程基础底板为整体筏板,由于当地地下水平埋深比较浅,混凝土设计标号为C30 P8,总方量约1300立方米,施工时采用2台HBT60混凝土拖式地泵连续作业,全部采用同一配合比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完成。

填充墙砌体施工过程一切正常,在对砌体子分部工程进行验收时,发现地上5层砌体某处开裂,验收如何进行验收各方存在争议,故验收未能继续进行。后因监理工程师一再要求返工,故将开裂处拆除重砌,再次验收通过。

本工程竣工验收时,勘察单位未能参加,质量监督部门认为竣工验收过程勘察单位没有参加,视为竣工验收过程组织不符合程序,责成建设单位另行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问题

(1)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如何留置?针对本案例,基础底板混凝土强度标准养护试件应取多少组?并简述过程。

(2)本案例中基础底板混凝土抗渗性能试件应如何留置?简述过程(精确到个数)。

(3)砌体结构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前,应提供哪些文件和记录?

(4)对有裂缝的砌体应如何进行验收?针对本案例中裂缝,应如何处理?

(5)质量监督部门对竣工验收过程的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该科目易错题

该题目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