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42.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被誉为清代"中兴名臣"的曾国藩,其人生哲学很独特,就是"尚拙"。他曾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拙者自知不如他人,自便会更虚心;不懂取巧,自便会更用功。结果,"拙"看起来虽慢,其实却最快。正是与众不同的"尚拙",成就了曾国藩非同一般的人生智慧。
虚心以尚拙,尚拙以胜巧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的心态不免浮躁,此时读曾国藩的一席话,就更能体会到这番话的现实意义。成功没有捷径,需要虚心以尚拙,尚拙以胜巧。
尚拙是"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批判,是"俯身倾耳以请"的谦虚向学。京剧名旦之首梅兰芳尚拙,从不骄傲自大,为寻求表演的完美,他拜无名老者为师,虚心接受批评指正,细心揣摩每一个动作,才使得演技不断趋向于纯熟。如果没有"虚心以尚拙",怎能成就一代艺术大师?尚拙让人得以及时主动地发现自己的缺点,避免故步自封的状态,完善自身,持续发展。诸葛亮足智多谋,勤勉稳重,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但是"长使英雄泪满襟";关羽虽然文武双全,却目空一切,即便名满天下,最终却"大意失荆州"。同为英雄人物,历史评价却差别很大,究其本质,正是因为前者"尚拙",不贪功、不冒进,谦虚谨慎;而后者自负,放松了警惕,导致误己馆新品误国。
要做到"尚拙",就要用虚心精神扎实学习,不能期盼走捷径。捷径虽然美好,
但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陷阱;即便捷径走得通,走的人多了,恐怕也会拥挤不堪。因为"尚拙",曾国藩在一切知识面前都十分谦虚;因为"尚拙",他不想省力,每本书都要认认真真地读;因为"尚拙",他待人接物更是以诚为本,以拙为用。所以他一生无书不读,无学不窥,事业广阔,"能胜天下之至巧"。
提倡"尚拙",不是提倡妄自菲薄,也不是提倡不思进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用最快时间研制出了"两弹一星";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用最短的时间走过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上百年的路。如果妄自菲薄,怎敢去尝试、去设想?如果不思进取,怎会有今日之成就?所以可以说,"尚拙"的精华在于一个"尚"字,绝不意味着"笨"。
做人做事其实跟盖楼大致相同,先得有坚实的地基,才能谈得上安全和舒适——"尚拙"精神正是这地基。只有尚拙自谦,才能完善自我,胜天下之至巧。
为人处事当放低姿态
作为一名拙者,曾国藩一生虚心好学,勤恳踏实,低调处事。正如其所言,"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拙者,乃放低姿态之人。曾国藩的故事启示我们∶为人处世当放低姿态。
放低姿态,是一种虚怀若谷的态度。第一,基于对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差距的客观分析与认识,低姿态之人更容易发现能者,从而提高了向能者学习的可能性。第二,低姿态之人在为人处世中所表现出的谦虚与低调,使得他人更容易从帮助低姿态之人中获得满足与成就感,这种心理上的满足使得低姿态之人提高了成功向能者学习甚至多次学习的可能性。
放低姿态,是一种踏实勤奋的付出。基于对自身能力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的客观分析,低姿态之人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能够更全面、谨慎地分析目标实现的收益与风险、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并确定与个人可努力限度相符合的目标与可行性较高的计划。由于深知实现目标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低姿态之人往往踏实勤恳,并合理制订风险规避措施,降低未预期到的风险对目标成功实现的威胁,从而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应当以一种低姿态去学习与行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怀着一种虚心的态度,以他人之短处审问自己,以他人之长处勉励自己,我们才能够从外界汲取更多的养分,进而促进自身道德与能力的提升与完善。怀着对实现目标的渴望,以对目标与个人能力的客观分析为依据,以大量的努力为成本,我们才能够有更大的可能性实现目标,才能够更大程度地创造收益。然而,拙者放低姿态并不是盲目地贬低自己,盲目地夸大他人或者目标实现的难度。低姿态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对自身发展的清晰定位或者是为人处世的低调的态度。即便自身能力已远强于他人,却不因此而盲目自大,而是虚心好学,这便是低姿态。即便他人远强于自身,或者实现预期目标的难度很大,却不因此而自暴自弃,而是主动学习,这也是低姿态。
"至拙"胜"至巧"的智慧在于拙者能够放低姿态,虚心好学,踏实付出。为人处事当放低姿态。

多做几道

40.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2010年9月17日,北京发生"惊天大堵"。当日,北京一场细雨,长安街东西双向堵车,继而蔓延至143条路段严重堵车,北京市交管局路况实时显示图几乎通盘红色。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以"令人崩溃惨不忍睹"的字眼来形容。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理事陈宝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北京"首堵"已成常态,不"迁都"已经很难改变城市的路况。
12月 13日,上海学者沈晗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解决北京集中爆发的城市病,迁都是最好的选择,并且未来的新首都应选在湖南岳阳或河南信阳。有人将其表述称之为"迁都治堵"。12 月 15日,沈晗耀告诉《郑州晚报》记者,媒体"曲解"了他迁都的本意,他的设想是在中部与西部、南方和北方连接处的枢纽地区建设"新首都",培育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政策拉力",以此根本改变中国生产力分布失衡的状况。治疗北京日益严重的城市病,只是迁都后的一个"副作用"。
沈晗耀说,他所认为的新都选址,不应该是一个已经成型的大中型城市,而应该是一个新城。与大多数建议者一样,沈晗耀将"新都"的选址定在了中原地区或长江流域,较好的两个迁都地址,一个是湖南岳阳,一个是河南信阳。距离武汉二三百千米的地方都是最佳的选择。他的理由是,这些地方水资源充沛、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更重要的理由是,迁都能够带动中西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重心的转移。
其实,1980 年就有学者提出将首都迁出北京的问题。1986年,又有学者提出北京面临迁都的威胁,一度引起极大的震动。2006年,凶猛来袭的沙尘暴将"迁都"的提议推向高潮。当年3月,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 479 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要求将首都迁出北京。此后,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在网上发出酝酿已久的迁都建议书∶"中国北方的生态环境已经濒临崩溃。我们呼吁,把政治首都迁出北京,迁到中原或南方。"他还上书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建议分都、迁都和修改宪法。2008年,民间学者秦法展和胡星斗合作撰写了长文《中国迁都动议》,提出"一国三都"构想,即选择佳地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行政首都,而上海作为国家经济首都,北京则只留文化职能,作为文化科技首都。
网络上,关于迁都引发的争议,依旧在热议,甚至已有"热心人士"开始讨论新首都如何命名。但现实是,每一次环境事件都会引发民间对于迁都的猜想和讨论,不过,也仅仅限于民间。
41.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中国大陆500 毫升茅台价格升至1200元,纽约华人聚居区华盛顿1000毫升的同度数茅台价格为220 至 230 美元,500 毫升约合670元人民币。因海外茅台价格便宜,质量有保证,华人竞相购买,回国送人。
这些年,中国游客在海外抢购"MADE IN CHINA"商品的消息已不是新鲜事了。服装、百货、日用品等中国造的东西,去了美国反而更便宜。有媒体报道Levi's505牛仔裤,广东东莞生产,在中国商场的价格是899元人民币,在美国的亚马逊网站的价格是24.42美元,合人民币166元,价格相差5.47倍。
(摘自《茅台酒为何美国更便宜?》,《新京报》,2011年1月7日)
41.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1999 年10 月开始实行的"黄金周"休假制度,在拉动经济、为国人带来休闲度假新观念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因此,自 2006年起,陆续有人提出取消"黄金周"的建议。2008年,"五一"黄金周取消,代之以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小长假"。2012年"国庆黄金周"后,彻底取消"黄金周"的声音再次引起公众的注意。
支持取消者认为∶
第一,"黄金周"造成了景区混乱和资源调配不合理,浪费了社会资源,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不利于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第二,"黄金周"人为地将双休日挪在一起,使大家不得不连续休假七天,同时要连续工作七天,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被放假"的安排,体现了一种群众运动式的思维,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不符合自主消费的原则。
第三,当初实行"黄金周"是一种阶段性的考虑,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应该彻底取消"黄金周"。
反对取消者则认为∶
第一,"黄金周"对旅游业的成熟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经济的拉动也功不可没。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不能只看到弊端就彻底取消。
第二,随着消费者出游经验的不断丰富,旅游消费必将更加理性。错峰出游、路线选择避热趋冷等新的消费习惯会使一些现有问题得到解决。
第三,目前我国可享受带薪休假的职工仅有三成,年假制度不能落实,"被放假"毕竟比"被全勤"好,实在的"黄金周"毕竟要比虚无缥缈的带薪休假更加现实。
(改编自《旅游界反对取消十一黄金周,新假期改革效果尚不明确》,《南方日报》,2008年9月9日;《黄金周假期惹争议,最终取消是必然》,凤凰网资讯,2012年10月8日;《彻底取消黄金周高估了带薪休假环境》,东方网,2012年10月5日等)
42.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被誉为清代"中兴名臣"的曾国藩,其人生哲学很独特,就是"尚拙"。他曾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拙者自知不如他人,自便会更虚心;不懂取巧,自便会更用功。结果,"拙"看起来虽慢,其实却最快。正是与众不同的"尚拙",成就了曾国藩非同一般的人生智慧。
41.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2013 年 10 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的《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显示,从 2016 年起,该市高考语文由150分增至180分,数学仍为150分;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其中听力占30分,阅读写作等占70分。这一举措引发了各方对高考改革的热烈讨论。
支持者的理由如下∶第一,语文高出英语分值 80 分,有助于强化母语教育,因为不少学生对外语所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远远超过语文。第二,母语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学好母语才能学好包括英语在内的其他科目。第三,很多中国人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但除了升学、求职、升职经常需要考英语,普通人在工作、生活中很少用到英语。第四,此举可以改变现有的"哑巴式英语"教学的状况,突出英语作为语言的实际应用作用。
反对者的理由如下∶第一,没必要那么重视语文,因为我们就生活在汉语环境中,平时说的、看的都是汉语,喊着"救救汉语"的人实在是杞人忧天。第二,普通人学习英语时不可能像学习母语时那样"耳濡目染",若还要在学校里弱化英语教学,那么英语就更难学好了。第三,中学生的学习负担沉重并不全是因为英语,英语改革需要有周密的调研,高考改革也应从全局考虑。第四,这一举措把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负担推给了大学,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因为学生读大学时还得参加四六级英语考试,而且检验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以后的就业情况。
(改编自《北京高考改革方案∶降低英语分值 提高语文分值》,人民网,2013年 10 月 28 日;《英语特级教师∶反对高考英语改革的九点理由》,中国教育在线,2013年10 月24日)

该科目易错题

该题目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