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师
筛选结果 共找出295

只需预测小时浓度的污染源类别有( )。

  • A

    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 B

    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 C

    削减污染源

  • D

    被取代污染源

  • E

    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

大气环境所有评价等级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 )。

  • A

    小于2 km

  • B

    小于5 km

  • C

    小于6 km

  • D

    小于8km

评价范围大于等于50 km的一级评价项目,可选择( )进行预测。

  • A

    估算模式

  • B

    AERMOD模式

  • C

    ADMS模式

  • D

    CALPUFF模式

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的叠加影响是()。

  • A

    预测值和所有点位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叠加

  • B

    预测值和所有点位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叠加

  • C

    预测值和同一点位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叠加

  • D

    预测值和同一点位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叠加

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一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小时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 )小时浓度值。

  • A

    4个

  • B

    5个

  • C

    8个

  • D

    10个

AERMOD适用于评价范围( )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

  • A

    小于等于50 km

  • B

    大于等于50 km

  • C

    小于等于30 km

  • D

    大于等于30 km

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PM2.5的手工监测分析方法是( )。

  • A

    化学发光法

  • B

    重量法

  • C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D

    Saltzman法

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6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 )。

  • A

    以6 km为直径的圆

  • B

    以主导风向为主轴的12 km为边长的矩形

  • C

    以12 km为边长的矩形

  • D

    应根据评价等级来确定

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

  • B

    二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秋季)

  • C

    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

  • D

    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判断恶臭污染物达标排放的依据包括( )

  • A

    厂界恶臭污染物浓度一次最大值

  • B

    厂界恶臭污染物浓度一多次平均值

  • C

    排气筒(高于15m)恶臭污染物排放浓度一次最大值

  • D

    排气筒(高于15m)恶臭污染物排放浓度多次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