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
筛选结果 共找出2208

浅基坑的支护形式包括(  )。

  • A

    型钢桩横挡板支撑

  • B

    挡土灌注桩支护

  • C

    短桩横隔板支撑

  • D

    斜柱支撑

  • E

    水泥土桩墙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82000m2,地下三层,地上二十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距邻近六层住宅楼7m。地基土层为粉质黏土和粉细砂,地下水为潜水,地下水位-9.5m,自然地面-0.5m。基础为筏板基础,埋深14.5m,基础底板混凝土厚1500mm,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采取整体连续分层浇筑方式施工。基坑支护工程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施工,降排的地下水用于现场机具、设备清洗。主体结构选择有相应资质的A劳务公司作为劳务分包,并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基坑支护工程专业施工单位提出了基坑支护降水采用“排桩+锚杆+降水井”方案,施工总承包单位要求基坑支护降水方案进行比选后确定。
事件二:底板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从高处开始,沿短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在混凝土浇筑完12h内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持续7d。养护至72h时,测温显示混凝土内部温度70℃,混凝土表面温度35℃。
事件三:结构施工至十层时,工期严重滞后。为保证工期,A劳务公司将部分工程分包给了另一家有相应资质的B劳务公司,B劳务公司进场工人100人。因场地狭小,B劳务公司将工人安排在本工程地下室居住。工人上岗前,项目部安全员向施工作业班组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双方签字确认。
问题
1.事件一中,适用于本工程的基坑支护降水方案还有哪些?
2.降排的地下水还可用于施工现场哪些方面?
3.指出事件二中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4.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针对渗透系数较大的土层,适宜采用的降水技术是(  )降水。

  • A

    真空井点


  • B

    轻型井点


  • C

    喷射井点


  • D

    管井井点


工程基坑开挖采用井点回灌技术主要目的是(    )。

  • A

    避免坑底土体回弹

  • B

    减少排水设施

  • C

    节约施工成本

  • D

    防止降水井点对井点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影响

大体积防水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

  • A

    7d

  • B

    10d

  • C

    14d

  • D

    21d

背景某施工单位承建了天津市某医院门诊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16层,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地上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充填为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本工程基坑深8.5m,北侧距某住宅楼距离仅为7m。经专家论证后的方案采用围护桩墙+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整个施工过程对围护体系实施连续变形监控,对于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控值,施工单位与监理发生分歧,施工单位认为按二级基坑监控,监理坚持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控。

事件二: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审查意见的基础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

事件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先将小砌块充分浇水湿润,再将砌块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外墙转角处的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并砌成阴阳槎,并设拉结筋。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错误,立即下发整改通知。

事件四:地上框架结构存在主次梁,在主次梁交汇处,关于钢筋摆放上下顺序监理与施工技术员认识发生分歧,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

问题

(1)事件一中,基坑应按几级基坑进行监控?该级基坑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2)事件二中,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基础工程验收是否妥当?说明理由。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还应包括哪些人员参加?

(3)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4)请给出事件四中主梁、次梁、板钢筋的上下放置正确顺序。

地下工程水泥砂浆防水层的养护时间至少应为(    )。

  • A
    7d
  • B
    14d
  • C
    21d
  • D
    28d

基坑验槽中遇持力层明显不均匀时,应在基坑底普遍进行(  )。

  • A

    观察

  • B

    钎探

  • C

    轻型动力触探

  • D

    静载试验

丙烯酸酯外墙涂料施工时,基体含水率含水率不应超过()。

  • A
    8%
  • B
    10%
  • C
    15%
  • D
    20%

关于平面控制测量必须遵循的组织实施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由平面到立面

  • B

    由立面到平面

  • C

    由整体到局部

  • D

    由局部到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