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从文中可以看出当前部分中小学校的作业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2)分析上述问题可能导致的后果。
(3)针对文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过元旦时,女儿的语文作业中有一项是把综合练习作业本重抄一遍,从题到答案一字不落地抄,大概有一万来字。此为三项作业中的一项,女儿学会了熬夜,元旦那天写到凌晨3 点。女儿才六年级。
昨日看到一幅画,题目是《陪读》。儿子深夜在写作业,父亲在叠高的椅子上,发悬于梁,满地是烟蒂,苦熬等孩子作业写完,是个好父亲。现在某些教师的能力已经深入到了家庭听一朋友说,家中电视从不敢看,因曾遭过孩子老师的批评,说孩子苦学,家长看电视,不是为父之道。这样的老师大概能使整个家庭都笼罩在苦读的氛围中。
我不是个好父亲,我先是没有头悬梁,陪女儿深夜写作业的精神;再有,她的作业,我也大多不会,陪也帮不上忙。我没想到语文的教法已经深入细致到字典词典内部去了。女儿的作业要花很多时间来分析字,如"瓮"是什么部首,,它的第七划是点还是折,它的声母是什么,它的韵母是什么,它有多少义项…。这很像修辞学家的活儿,我不知道学得好的同学是否已经是半个文字学家了,也许我们需要全民族都成为文字学家,把一部部字典都装进心里。我曾对女儿说这没用,你学会查字典就够了,字典是工具,而你不必成为工具。女儿不听,她尊师敬道。
有一天,她问我"灰溜溜"怎么解释。我想了一会儿,问干吗解释这个词。她说是作业。我说这个词你会用吗?她说会,很快造了句子。我说这就可以了,关键是会用。解释"灰溜溜"这种词毫无必要,就像解释"馒头"这个词没有必要一样。女儿不屑,她认为我从没有学好过语文,连小学的问题都答不出来。
每临考试,回家的作业,大多是做卷子。卷子很长,女儿她们称其为"哈达卷",挺准确,像一条长长的哈达,从桌子上拖了下去。她吃完晚饭就俯在上边写,一条"哈达"写完了还有一条。有时我路过她的房间,她的影子借台灯的光投在天花板上,那影子没有什么光彩。我从没有借这个影子想象出过什么杰出的人物来,没有爱因斯坦,也没有惠特曼。我的感觉是一个作坊里的小工在干她最厌烦的活。我曾看过她的数学作业,对格式和步骤要求十分严格,不厌其烦,明明可以综合列式子的,也要求分步;一个式子之后还要有语言阐述 。
有次经我检杳过的语文卷子错了很多。不仅是家人,我也开始对我的语文程度怀疑起来。
有两条错误是这样的∶题目要求,根据句子意思写成语。有一条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女儿填"齐心协力",老师判错;还有一条"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女儿填"栩栩如生"。老师也判错。我仔细看了,不知错在哪里。女儿说第一条应是"同心协力",第二条应是"惟妙惟肖"。这真让人吃惊,我不知道"齐"与"同"在这儿有什么区别。按新华字典"齐"字第三个义项就是同时、同样、一起的意思,并举例用了"同心"一词。该用"同 心协力"时,用"齐心协力"谁能说这是错了。女儿说,标准答案是"同心协力",其他当然就错。真可怕,语文什么时候变得比数学还要精确了。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最奇怪的是,语文学到这程度,女儿的作文反而越来越差。她的作文几乎成了一些儿童八股的翻版。我的曾写过"圆珠笔在纸上快乐地蹭痒"这样句子的女儿,开始为作文编造她的故事,她非常熟悉表扬稿和思想汇报那类的文体。她的作文几乎是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她的同学几乎都写过扶老婆婆过街、给老师送伞、借同学橡皮那类的故事。他们快乐地共同编着一样的故事,然后套了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这样的格式,去到老师那儿领一个好分。我在书店看到过《儿童作文经典》这类的书,摆了一架又一架,我不知道"经典"这词现在已经变得这么随便。 这些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你的写作能力,它向你提供些应付考试的,可以改头换面的模本。女儿说她们班的同学,写作文常找来相应的一篇,改个名字抄上去。这类的书在我家附近的一间新华书店占了有几张柜台,买者踊跃。那些父母并不知道真写好作文的人,并不是买这些书看的。
学生讨厌作业,讨厌考试。他们也厌学。我也讨厌这样的学习法,我一直把家里深夜了还有一个在写作业的学生,当成是这个家庭的灾难。我真是对她的那些毫无意义的作业深恶痛绝。我已经多次怂恿她不写那些东西,就是不写!那实在是对人的智力的污辱。
(据邹静之《女儿的作业》删改)
39.某研究者试图用实验法来验证"灌输会窒息学生的创造力"这一研究假设。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
B.创新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伦理原则
55.试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共同特点。
40.某本科生将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确定为"中国大学生就业观调香研究"。这一选题最容易受到质疑的地方是其
A.创新性
B.价值性
C.规范性
D.可行性
56.请在Ⅰ 、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计分。
Ⅰ.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以及认知发展理论一样,社会认知理论也很重视发展学生对学习做出自我调节的能力。例如,1993年班杜拉就曾谈到∶"正规教育的一个主要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智慧工具、自我效能、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其一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请回答∶
(1)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的基本含义。
(2)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可以有哪些有效的切入点?
(3)从社会认知的观点来看,自我调节的学习要涉及哪些活动?
Ⅱ.某研究者拟采用问卷调香和访谈调香两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进行调香。
(1)试述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2)调查中应如何综合使用这两种方法?
41.在文献检索时,研究者不仅要搜集那些与自己观点一致的资料,也要搜集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甚至对立的资料。这体现了文献检索的
A.矛盾性原则
B.逆时性原则
C.选择性原则
D.全面性原则
54.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1,分析学校教育日趋制度化带来的影响。
(2)材料 2 所说的六种学校教育功能中,哪些属于负功能?哪些属于隐性功能?这些功能必然存在吗?请举例说明。
(3)针对材料 1、材料 2所反映的问题,现代教育制度应做哪些改进?
材料1∶我们真的需要学校吗?不是指教育,而是指强制上学∶六节课一天,一周五天,一年九个月,十二年。这个死规矩是否真有必要?如果真有必要,原因何在?不要以阅读、写作、算术来搪塞,因为两百万"在家上学的学生(homeschooler)"对这种老生常谈早已置之不理。如果这还不算数,有一大批美国名人,从来没有像我们的孩子这样,受过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修理,仍然出类拔萃,独领风骚。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斐逊、亚伯拉罕·林肯?没错,的确有人教过他们,可他们绝不是学校制度的产品,其中没有一个人曾经中学毕业。在大部分美国史中,孩子一般不上中学,可是没上过学的人成为海军上将,如法拉格特;成为发明家,如爱迪生;成为工业巨擘。如卡内基和洛克菲勤∶成为作家,如梅尔维尔、马克·吐温、康拉德;甚至成为学者,如玛格丽特·米德。
材料 2∶美国学者亚历 山大 ·英格利斯认为学校具有以下六种功能∶①修正或调节的作用。学校应当建立固定的、反射性的服从权威的习惯,这需要完全摒除批判性的判断。有人主张学校应教授有趣、有用的内容,这当 然不予采纳。 因为,只有让学 生学做无聊、愚蠢的事情,才能检验出学生是否具有条件反射式的服从。②整合的作用。 或许也可称为协同的作用,因为它的目的在于尽量使儿童彼此相像。协同一致的人是可以预期的,因而容易控制。对于那些想要驾驭和操纵劳动力大 军的人来说,这是 求之不得的。③分析和指导的作用。学校意味着测定学生的社会角色,通过统计数字及事件记录就 可 以达到这个目的。④分拣的作用。一旦社会角色被分析出来,孩子们就被分类,按照他们对社会机器的价值而加 以训练。所谓"发挥个人的最大作用"。仅止于此。⑤选拔的作用 。这与人的选择无关,而是达尔文式的自然选择。所谓的物竞天择。 总之,这意味着有意识地改良物种。学校会给不合竞争的品种贴上标签;低分、补习班,以及其他种种处罚。这些足以使同龄人对他们另眼相看,视之为劣等。有效地将他们逐 出牌局。所有种种小羞辱自一年级起就开始实行,它的目的在于∶将泥沙冲入下水道。6预备教育的作用。以种种规则限制的社会体 系需要一个精英管理集 团,为 了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一小部分儿童被悄悄地传授以如何管理这个社会的知识,学习如何监视、控制 一群被故意愚化的、拔去爪牙的民众。如此这般,政府不会遇到挑战,而公司永不缺乏听话的劳动力。
(根据约翰·泰勒 ·盖托著、汪小英译《上学真的有用吗?》改编。)
42.某研究者为了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牛交往活动,到某小学开展了分时段分项目课堂教学的系统观察。这种观察属干
A.参与性、结构式观察
B.参与性、非结构式观察
C.非参与性、结构式观察
D.非参与性、非结构式观察
55.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相继颁布实施了《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和《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试述评其中有关系统知识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规定及其实施结果。
43."你曾经在考试中作过弊吗?"这是某研究者在"关于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中的一个题目。这一题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过于书面化
B.词义含糊
C.带有暗示性
D.涉及敏感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