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82.沙伊( K.W.Schaie)在西雅图随机选择 500名被试,对其进行了一系列认知能力测验。第一次测试时,被试的年龄范围为20~70岁,年龄相差5年的被试为一组。研究者每7年对这些被试进行一次测试,得到的部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采用了何种设计?
(2)从图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3)解释认知老化的代表性观点有哪些?分别如何解释认知老化现象?
(1)该研究采用的研究设计类型是聚合交叉设计。使得研究者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各年龄段个体心理特点的总体状态,又可以从纵向的角度把握某一心理特征的发展变化规律,并且使研究者分析社会历史因素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成为可能。
(2)从图中能得到的研究结论。
卡特尔依据智力发展与生理和文化教育的关系,把智力分成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晶体智力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是以记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流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的,它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不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
①流体智力在20岁以后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逐渐降低,归纳推理能力、空间定向能力、知觉速度、言语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分数呈下降趋势。
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25岁之后发展速度逐渐平缓,数字能力和言语能力随着年龄增长保持稳定或稍有提高。
②图中大部分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趋势反映了认知老化现象,,某些认知能力在60(或67)岁之前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的幅度小;而74 岁之后,下降幅度较大,表现出明显的认知老化。
(3)解释认知老化的代表性观点。
认知老化是限制老年人工作活动能力和降低其生活独立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表现为感知速度减慢,工作记忆下降,抑制无关刺激影响的能力减弱,现场依赖性增强等。认知老化的理论包括∶
①感觉功能理论;把认知老化归因于各种感觉器官功能衰退的结果。
②加工速度理论∶理论假设许多人认知任务都受少数一般加工限制的影响。加工速度是与年龄相关的一般加工的关键性限制,是成人年龄与认知成绩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并遵循限时机制和同时机制而运作,即随着加工速度的慢化,个体同时加工的信息数量减少,质量下降,造成较差的认知成绩。
③抑制理论∶认为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是由于不能有效地抑制感官信息所致,表现为不能有效地抑制无关信息或干扰信息,从而导致加工速度减慢。
④工作记忆理论∶认为工作记忆年龄差异的本质在于任务加工成分的差异。工作记忆的年龄差异可能是造成一系列认知作业表现年龄差异的原因。

多做几道

81.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发现,智商高的人在婚姻关系、子女养育、职场适应等方面并不一定成功。请根据萨罗维(P.Savlovey)和梅耶(D.J.Mayer)的"情绪智力"观点加以分析与阐述。
82.试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该原理来培养和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
83.人们发现,大脑两半球对情绪性信息的加工是不对称的,在脑功能指标上存在着偏侧化现象。有两个理论对此加以解释∶半球优势假说认为,只有右半球负责对情绪的加工;效价假说认为,不同效价的情绪是由不同的大脑半球进行加工的,右半球主要加工消极情绪,左半球主要加工积极情绪。
(1)请设计一个混合实验检验这两种假说,并简要说明需控制哪些主要额外变量。
(2)什么样的实验结果支持半球优势假说?
(3)什么样的实验结果支持效价假说?
81.什么是工作记忆?请具体分析工作记忆各成分的功能。
82.下图是伍德沃德(A.Woodward,,1998)在一项研究中所用的刺激,旨在考察6个月的婴儿能否认识到实验者的伸手动作是指向某一特定客体的(即带有某种意图的动作,而不仅仅是具有特定时空特征的动作)。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1)婴儿观看某种包含两个客体的事件场景(图1"习惯化刺激")∶实验者从场景一侧伸出一只手并抓住客体a,反复呈现这个事件直到婴儿习惯化;(2)然后调换刺激场景中两个客体的位置,并以左右平衡的顺序呈现两个测验事件(图2和图3的"测验刺激")∶测验事件一,实验者依然把手伸向并抓住与步骤1相同的客体a(老客体事件,如图2);测验事件二,实验者把手伸向并抓住另一个客体b(新客体事件,如图3)。结果发现,婴儿对新客体事件的去习惯化程度高于对老客体事件的去习惯化程度。
试依照习惯化一去习惯化范式,分析该实验逻辑及其所得结果的含义

该题目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