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应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公司有( )。Ⅰ.已宣告破产清理整顿的子公司Ⅱ.境外子公司,但分红和其他资金调度均受到外汇管制,该公司财务和经营政策仍由母公司决定Ⅲ.A公司借款给自然人甲,甲出资设立公司,但A公司与自然人甲协议约定,设立的公司经营决策和财务政策由A公司决定;Ⅳ.A公司和B公司是C公司股东,A公司占60%股份,B公司占40%股份,但是根据股东之间的协议,A公司不参与C公司经营管理,每年拿固定收益200万元。
下列关于每股收益说法正确的是( )。Ⅰ.基本每股收益是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确定Ⅱ.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加权平均股数的确认时点为通过股东大会决议时Ⅲ.因债务转资本而发行的普通股股数,加权平均股数的计算时点自购买日开始Ⅳ.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向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发行的股份,应视同本期期初存在,计算加权平均股份
关于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Ⅰ.企业原以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后因增持至30%,改用权益法核算,属于会计政策变更Ⅱ.存货跌价准备原来由单项计提变为按类别计提,属于会计估计变更Ⅲ.存货计价由发出先进先出发变为加权平均法,属于会计估计变更Ⅳ.包装物由五五摊销法(按平均)变为一次摊销费,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下列关于每股收益的说法正确的有( )。Ⅰ.对亏损企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如当期转为普通股,会增加每股亏损金额,则具有稀释性Ⅱ.对亏损企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如当期转为普通股,会减少每股亏损金额,则具有稀释性Ⅲ.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需要考虑配股中的送股因素,将无对价的送股视同列报最早期间期初已经发行在外Ⅳ.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应当分别调整净利润和普通股股数
以下关于前期差错的处理说法正确的有( )。Ⅰ.对于重要的前期差错,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Ⅱ.对于重要的前期差错,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只能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Ⅲ.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Ⅳ.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不管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是否切实可行,均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甲公司2010年度利润总额为2600万元,2010年经营期间受到行政罚款200万元。对于固定资产,会计上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按年限平均法折旧,原值为2000万元,折旧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0。企业所得税率为25%。当年为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第一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均为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Ⅰ.甲公司2010年当期所得税为750万元Ⅱ.甲公司2010年当期所得税为700万元Ⅲ.甲公司2010年所得税费用为750万元Ⅳ.甲公司2010年所得税费用为700万元
2008年2月,甲公司以其持有的丙上市公司股票交换乙公司生产的一台办公设备,并将换入办公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核算,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乙公司换入丙公司股票后对丙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拟随时处置丙公司股票以获取差价。本次交换未涉及补价。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公司和乙公司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下列各项关于乙公司上述交易会计处理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Ⅰ.换出办公设备作为销售处理并计缴增值税Ⅱ.换入丙公司股票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Ⅲ.换入丙公司股票按换出办公设备的账面价值计量Ⅳ.换出办公设备按照账面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销售成本
甲企业2011年9月份销售一批货物给乙企业,销售价款为100万元(含增值税),到年底因乙公司出现财务困难无法清偿款项,甲企业已为该项债权计提了5万元的坏账准备,2012年5月份,甲乙达成协议,甲同意减免乙企业3万元债务,余款即日付清,甲于当日收到乙支付的97万元货款,下列关于甲乙会计处理说法正确的有( )。Ⅰ.甲确认营业外支出3万元。Ⅱ.乙企业确认营业外收入3万元Ⅲ.甲确认资产减值损失-0.5万元Ⅳ.甲公司冲减资产减值损失5万元,同时确认营业外支出3万元
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在一项未决诉讼。根据类似案例的经验判断,该项诉讼败诉的可能性为90%。如果败诉,甲公司将须赔偿对方100万元并承担诉讼费用5万元,但很可能从第三方收到补偿款10万元。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下处理正确的是( )。Ⅰ.确认预计负债100万元Ⅱ.确认预计负债105万元Ⅲ.确认其他应收款10万元Ⅳ.很可能从第三方收到补偿款10万元,不确认为资产,作为或有资产进行披露。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确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Ⅰ.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Ⅱ.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Ⅲ.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应当调整期初留存收益Ⅳ.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