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请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境创设、合作探究等形式,达到口语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锻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少数民族特殊的民情与风俗,并尊重不同民族的不同习俗,得到情操的陶冶。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凤凰花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导入

师: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来听听音乐,看看图画。

(播放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同时出示火红的凤凰花画面。)

师:这幅凤凰花的图片展示的是一个地方的画面,是哪里呢?

生:西双版纳。

师:在凤凰花开的西双版纳,生活着哪一群少数民族呢?

生:傣族。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课——《欢乐的泼水节》了。现在大家一起来看课本。

(此处运用画面和音乐,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异地风情。)

(2)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①指导学生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并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标注生字词,运用工具书学习。

②提问学生思考: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叫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什么意思?读了这篇课文,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3)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①研读第二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体验情感,朗读感悟。

A.整体感悟。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请学生说一说读完后的感想。

(这是对第二段的整体感知,同时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B.分层次解析课文。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请学生齐读1~2句。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

第二个层次:3~4句,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此要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

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开始泼水了,自读3~4句,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b.谈话:你都想到了什么?

(此处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有描述书上句子的,有谈感受的,有提出疑问的,有抒发对泼水节向往的。)

c.体验:老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师生互相模拟泼水。

d.出示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像。(师生观看)

e.师:体验后,观看后,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句子再读一遍。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象,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第5句。

A.角色体验。教师指一名学生问:你身上湿淋淋的,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出示第5句,指名请学生读。

b.教师述:怎能不高兴呢?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c.学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人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②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对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如下处理:

A.出示课件,《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教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1句。

B.第2句,以音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缤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课堂小结

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教师对课文作结。

(5)巩固练习

①提问学生:我们一起跟傣族人民度过了欢乐的泼水节,那场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全班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作业设计:略。

(7)板书设计:略。

多做几道

请运用有关教学理论对此材料进行分析评价。

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提出的基本理念。

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该科目易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