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
筛选结果 共找出1716

关于职业禁止,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犯罪的,不一定都属于“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

B

行为人违反职业禁止的决定,情节严重的,应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定罪处罚

C

判处有期徒刑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同时决定职业禁止的,在有期徒刑与剥夺政治权利均执行完毕后,才能执行职业禁止

D

职业禁止的期限均为3年至5年

关于缓刑的适用,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再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且不得再次宣告缓刑

B

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同时禁止其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C

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首要分子,不得适用缓刑

D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

甲因走私武器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5年;因组织他人偷越国境被判处14年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5万元,剥夺政治权利3年;因骗取出口退税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0万元。关于数罪并罚,下列哪一选项符合《刑法》规定?

A

决定判处甲有期徒刑35年,没收财产25万元,剥夺政治权利8年

B

决定判处甲有期徒刑20年,罚金25万元,剥夺政治权利8年

C

决定判处甲有期徒刑25年,没收财产5万元,罚金20万元,剥夺政治权利6年

D

决定判处甲有期徒刑23年,没收财产5万元,罚金20万元,剥夺政治权利8年

犯罪分子没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但根据案件特殊情况,经______核准,可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人,如有特殊情况,经______核准,实际执行未达13年的,可以假释;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由______核准,执行死刑;犯罪已经经过20年,如果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______核准。

A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

B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

C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D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假释的撤销,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撤销假释,按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实行并罚

B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严重违反假释监督管理规定,即使假释考验期满后才被发现,也应撤销假释

C

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同种罪未判决的,应撤销假释

D

在假释考验期满后,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前有他罪未判决的,应撤销假释,数罪并罚

关于追诉时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不再追诉。危险驾驶罪的法定刑为拘役,不能适用该规定计算危险驾驶罪的追诉时效

B

在共同犯罪中,对主犯与从犯适用不同的法定刑时,应分别计算各自的追诉时效,不得按照主犯适用的法定刑计算从犯的追诉期限

C

追诉时效实际上属于刑事诉讼的内容,刑事诉讼采取从新原则,故对刑法所规定的追诉时效,不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D

刘某故意杀人后逃往国外18年,在国外因伪造私人印章(在我国不构成犯罪)被通缉时潜回国内。4年后,其杀人案件被公安机关发现。因追诉时效中断,应追诉刘某故意杀人的罪行

关于追诉时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甲犯劫持航空器罪,即便经过30年,也可能被追诉

B

乙于2013年1月10日挪用公款5万元用于结婚, 2013年7月10日归还。对乙的追诉期限应从2013年1月10日起计算

C

丙于2000年故意轻伤李某,直到2008年李某才报案,但公安机关未立案。2014年,丙因他事被抓。不能追诉丙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

D

丁与王某共同实施合同诈骗犯罪。在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期届满前,王某单独实施抢夺罪。对丁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时效,应从王某犯抢夺罪之日起计算

甲系海关工作人员,被派往某国考察。甲担心自己放纵走私被查处,拒不归国。为获得庇护,甲向某国难民署提供我国从未对外公布且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海关数据。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甲构成叛逃罪

B

甲构成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C

对甲不应数罪并罚

D

即使《刑法》分则对叛逃罪未规定剥夺政治权利,也应对甲附加剥夺1年以上5年以下政治权利

关于共同犯罪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甲为劫财将陶某打成重伤,陶某拼死反抗。张某路过,帮甲掏出陶某随身财物。2人构成共犯,均须对陶某的重伤结果负责

B

乙明知黄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仍按黄某要求为其收取毒品原植物的种子。2人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的共犯

C

丙明知李某低价销售的汽车系盗窃所得,仍向李某购买该汽车。2人之间存在共犯关系

D

丁系国家机关负责人,召集领导层开会,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私分给全体职工。丁和职工之间存在共犯关系

 甲(15周岁)求乙(16周岁)为其抢夺作接应,乙同意。某夜,甲抢夺被害人的手提包(内有1万元现金),将包扔给乙,然后吸引被害人跑开。乙害怕坐牢,将包扔在草丛中,独自离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甲不满16周岁,不构成抢夺罪

B

 甲与乙构成抢夺罪的共犯

C

 乙不构成抢夺罪的间接正犯

D

 乙成立抢夺罪的中止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