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业本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技术工艺过程较为简单,生产批量较大;乙产品工艺过程较为复杂,生产批量较小。其他有关资料见下表:
项目 | 甲产品 | 乙产品 |
产量(件) | 8000 | 4000 |
直接人工工时(小时) | 180000 | 20000 |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成本(元) | 24 | 28 |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元) | 10 | 15 |
制造费用总额(元) | 490000 |
假设经作业分析,该企业根据各项作业的成本动因性质设立了机器调整准备、质量检验、设备维修、生产订单、材料订单、生产协调等六个作业成本库;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成本动因和作业量等有关资料见下表:
|
|
| 作业量 |
作业成本库(作业中心) | 成本(元) | 成本动因 | 甲产品 | 乙产品 | 合计 |
机器调整准备 | 50000 | 准备次数(次) | 300 | 200 | 500 |
质量检验 | 72000 | 检验次数(次) | 120 | 60 | 180 |
设备维修 | 48000 | 维修工时(小时) | 1400 | 1000 | 2400 |
生产订单 | 176000 | 订单份数(份) | 400 | 40 | 440 |
材料订单 | 96000 | 订单份数(份) | 90 | 70 | 160 |
生产协调 | 48000 | 协调次数(次) | 160 | 80 | 240 |
合计 | 490000 |
|
要求:
(1)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及单位成本。(制造费用按直接人工工时分配)
(2)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及单位成本。
(3)针对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及单位成本的差异进行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