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
筛选结果 共找出1716

西周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民事契约关系的发展。《周礼》载:“听买卖以质剂”。汉代学者郑玄解读西周买卖契约形式:“大市谓人民、牛马之属,用长券;小市为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券。”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

长券为“质”,短券为“剂”

B

“质”由买卖双方自制,“剂”由官府制作

C

契约达成后,交“质人”专门管理

D

买卖契约也可采用“傅别”形式

春秋时期,针对以往传统法律体制的不合理性,出现了诸如晋国赵鞅“铸刑鼎”,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等变革活动。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

晋国赵鞅“铸刑鼎”为中国历史上首次公布成文法

B

奴隶主贵族对公布法律并不反对,认为利于其统治

C

打破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壁垒

D

孔子作为春秋时期思想家,肯定赵鞅“铸刑鼎”的举措

元代人在《唐律疏议序》中说:“乘之(指唐律)则过,除之则不及,过与不及,其失均矣。”表达了对唐律的敬畏之心。下列关于唐律的哪一表述是错误的?

A

促使法律统治“一准乎礼”,实现了礼律统一

B

科条简要、宽简适中、立法技术高超,结构严谨

C

是我国传统法典的楷模与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

D

对古代亚洲及欧洲诸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其立法渊源

南宋时,霍某病故,留下遗产值银9000两。霍某妻子早亡,夫妻二人无子,只有一女霍甲,已嫁他乡。为了延续霍某姓氏,霍某之叔霍乙立本族霍丙为霍某继子。下列关于霍某遗产分配的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

霍甲9000两

B

霍甲6000两,霍丙3000两

C

霍甲、霍乙、霍丙各3000两

D

霍甲、霍丙各3000两,余3000两收归官府

1903年,清廷发布上谕:“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著派载振、袁世凯、伍廷芳,先定商律,作为则例。”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

《钦定大清商律》为清朝第一部商律,由《商人通例》、《公司律》和《破产律》构成

B

清廷制定商律,表明随着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其传统工商政策从“重农抑商”转为“重商抑农”

C

商事立法分为两阶段,先由新设立商部负责,后主要商事法典改由修订法律馆主持起草

D

《大清律例》、《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与《大清商律草案》同属清末修律成果

董仲舒解说“春秋决狱”:“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关于该解说之要旨和倡导,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

断案必须根据事实,要追究犯罪人的动机,动机邪恶者即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刑责

B

在着重考察动机的同时,还要依据事实,分别首犯、从犯和已遂、未遂

C

如犯罪人主观动机符合儒家“忠”、“孝”精神,即使行为构成社会危害,也不给予刑事处罚

D

以《春秋》经义决狱为司法原则,对当时传统司法审判有积极意义,但某种程度上为司法擅断提供了依据

秦汉时期的刑罚主要包括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等,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徒刑?

A

B

隶臣妾

C

弃市

D

鬼薪白粲

中国古代关于德与刑的关系理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西周时期确立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思想,以此为指导,道德教化与刑罚处罚结合,形成了当时“礼”、“刑”结合的宏观法制特色

B

秦朝推行法家主张,但并不排斥礼,也强调“德主刑辅,礼刑并用”

C

唐律“一准乎礼,而得古今之平”,实现了礼与律的有机统一,成为了中华法系的代表

D

宋朝以后,理学强调礼和律对治理国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不可偏废”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大诰》一般都加重了刑罚

B

《大诰》的内容也列入科举考试中

C

“重典治吏”是《大诰》的特点之一

D

朱元璋死后《大诰》被明文废除

《唐律疏议·贼盗》载“祖父母为人杀私和”疏:“若杀祖父母、父母应偿死者,虽会赦,仍移乡避仇。以其与子孙为仇,故令移配。”下列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A

杀害同乡人的祖父母、父母依律应处死刑者,若遇赦虽能免罪,但须移居外乡

B

该条文规定的移乡避仇制体现了情法并列、相互避让的精神

C

该条文将法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统一考虑,表现出唐律较为高超的立法技术

D

该条文侧面反映了唐律“礼律合一”的特点,为法律确立了解决亲情与法律相冲突的特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