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
筛选结果 共找出2682

甲公司为我国境内的上市公司,该公司20×6年经股东大会批准处置部分股权,其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甲公司于20×6年7月1日出售其所持子公司(乙公司)股权的60%,所得价款10 000万元收存银行,同时办理了股权划转手续。当日,甲公司持有乙公司剩余股权的公允价值为6 500万元。甲公司出售乙公司股权后,仍持有乙公司28%股权并在乙公司董事会中派出1名董事。

  甲公司原所持乙公司70%股权系20×5年6月30日以11 000万元从非关联方购入,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5 000万元,除办公楼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4 000万元外,其余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上述办公楼按2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自购买日开始尚可使用16年,预计净残值为零。20×5年7月1日至20×6年6月30日,乙公司按其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计算的净资产增加2 400万元,其中:净利润增加2 000万元,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增加 400 万元

  (2)甲公司于20×6年9月30日出售其所持子公司(丙公司)股权的10%,所得价款3 500万元收存银行,同时办理了股权划转手续。甲公司出售丙公司股权后,仍持有丙公司90%股权并保持对丙公司的控制。

  甲公司所持丙公司100%股权系20×4年3月1日以30 000万元投资设立,丙公司注册资本为30 000万元,自丙公司设立起至出售股权止,丙公司除实现净利润4 500万元外,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

  (3)甲公司于20×6年12月30日出售其所持联营企业(丁公司)股权的50%,所得价款1 900万元收存银行,同时办理了股权划转手续。甲公司出售丁公司股权后持有丁公司12%的股权,对丁公司不再具有重大影响。甲公司将剩余部分作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核算,出售日,剩余股权的公允价值为1900万元。

  甲公司所持丁公司24%股权系20×3年1月5日购入,初始投资成本为2 000万元。投资日丁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8 000万元,除某项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900万元外,其他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上述无形资产自取得投资起按5年、直线法摊销,预计净残值为零。

  20×6年12月30日,按甲公司取得丁公司投资日确定的丁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丁公司净资产为12 500万元,其中:实现净利润4 800万元,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减少 300 万元 ;按原投资日丁公司各项资产、负债账面价值持续计算的丁公司净资产为12 320万元,其中:实现净利润5 520万元,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减少 300 万元 。

  (4)其他有关资料:

  ①甲公司实现净利润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后不再分配;

  ②本题不考虑税费及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

①说明甲公司出售乙公司股权后对乙公司的投资应当采用的后续计量方法,并说明理由;

②计算甲公司出售乙公司股权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③计算甲公司出售乙公司股权在其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并编制相关的调整分录;

④编制甲公司因持有乙公司股权比例下降对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调整相关的会计分录。

(2)根据资料(2):

①计算甲公司出售丙公司股权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②说明甲公司出售丙公司股权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处理原则;

③计算甲公司出售丙公司股权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计入相关项目(指出项目名称)的金额。

(3)根据资料(3):

①计算甲公司对丁公司投资于出售日前的账面价值;

②计算甲公司出售丁公司股权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③编制甲公司出售丁公司股权相关的会计分录。

甲公司、乙公司20×1年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1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控股股东丙公司定向增发本公司普通股股票1 4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市价为15元),以取得丙公司持有的乙公司70%股权,实现对乙公司财务和经营政策的控制,股权登记手续于当日办理完毕,交易后丙公司拥有甲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的5%。甲公司为定向增发普通股股票,支付券商佣金及手续费300万元;为核实乙公司资产价值,支付资产评估费20万元;相关款项已通过银行支付。

  当日,乙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4 000万元,其中:股本6 000万元、资本公积5 000万元、盈余公积1 500万元、未分配利润11 500万元;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7 000万元。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系由以下两项资产所致:①一批库存商品,成本为8 00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公允价值为8 600万元;②一栋办公楼,成本为20 000万元,累计折旧6 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为16 400万元。上述库存商品于20×1年12月31日前全部实现对外销售;上述办公楼预计自20×1年1月1日起剩余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2月5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产品一批,销售价格为2 500万元(不含增值税额,下同),产品成本为1 750万元。至年末,乙公司已对外销售70%,另30%形成存货,未发生跌价损失。

  (3)6月15日,甲公司以2 000万元的价格将其生产的产品销售给乙公司,销售成本为1 700万元,款项已于当日收存银行。乙公司取得该产品后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并于当月投入使用,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至当年末,该项固定资产未发生减值。

  (4)10月2日,甲公司以一项专利权交换乙公司生产的产品。交换日,甲公司专利权的成本为4 800万元,累计摊销1 2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为3 900万元;乙公司换入的专利权作为管理用无形资产使用,采用直线法摊销,预计尚可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乙公司用于交换的产品成本为3 480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3 600万元,乙公司另支付了300万元给甲公司;甲公司换入的产品作为存货,至年末尚未出售。上述两项资产已于10月10日办理了资产划转和交接手续,且交换资产未发生减值。

  (5)12月31日,甲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2 500万元,计提坏账准备200万元。该应收账款系2月份向乙公司赊销产品形成。

  (6)20×1年度,乙公司利润表中实现净利润9 0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900万元,因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计入当期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为500万元。当年,乙公司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4 000万元,其中甲公司分得现金股利2 800万元。

  (7)其他有关资料:

  ①20×1年1月1日前,甲公司与乙公司、丙公司均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

  ②甲公司与乙公司均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

  ③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及其他因素,甲公司和乙公司均按当年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要求:

  (1)计算甲公司取得乙公司70%股权的成本,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2)计算甲公司在编制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时因购买乙公司股权应确认的商誉。

  (3)编制甲公司20×1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调整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4)编制甲公司20×1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财务报表相关的抵销分录(不要求编制与合并现金流量表相关的抵销分录)。

甲公司为生产加工企业,其在20×6年度发生了以下与股权投资相关的交易:

  (1)甲公司在若干年前参与设立了乙公司并持有其30%的股权,将乙公司作为联营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20×6年1月1日,甲公司自A公司(非关联方)购买了乙公司60%的股权并取得了控制权,购买对价为3 000万元,发生与合并直接相关费用100万元,上述款项均以银行存款转账支付。

  20×6年1月1日,甲公司原持有对乙公司30%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6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全部为乙公司实现净利润,乙公司不存在其他综合收益及其他影响权益变动的因素);当日乙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 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3 000万元,乙公司10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5 000万元,3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1 500万元,6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3 000万元。

  (2)20×6年6月20日,乙公司股东大会批准20×5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提取盈余公积10万元,分配现金股利90万元,以未分配利润200万元转增股本。

  (3)20×6年1月1日,甲公司与B公司出资设立丙公司,双方共同控制丙公司。丙公司注册资本2 000万元,其中甲公司占50%。甲公司以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出资,B公司以公允价值为500万元的机器设备和500万元现金出资。该土地使用权系甲公司于10年前以出让方式取得,原值为500万元,期限为50年,按直线法摊销,预计净残值为零,至投资设立丙公司时账面价值为400万元,后续仍可使用40年。

  丙公司20×6年实现净利润220万元。

  (4)20×6年1月1日,甲公司自C公司购买丁公司40%的股权,并派人参与丁公司生产经营决策,购买对价为4 000万元,以银行存款转账支付。购买日,丁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5 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8 000万元,3 000万元增值均来自于丁公司的一栋办公楼。该办公楼的原值为2 00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零,预计使用寿命为4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自甲公司取得丁公司股权之日起剩余使用寿命为20年。

  丁公司20×6年实现净利润900万元,实现其他综合收益200万元。

  其他资料:

  本题中不考虑所得税等税费及其他相关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计算甲公司在进一步取得乙公司60%股权后,个别财务报表中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计算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与乙公司投资相关的商誉金额,计算该交易对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损益的影响。

  (2)根据资料(2),针对乙公司20×5年利润分配方案,说明甲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的相关会计处理,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3)根据资料(3),编制甲公司对丙公司出资及确认20×6年投资收益相关的会计分录。

  (4)根据资料(4),计算甲公司对丁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计算甲公司20×6年因持有丁公司股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金额,并编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相关的会计分录。


【本题已根据2018考纲改编】甲公司为一上市的集团公司,原持有乙公司30%股权,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甲公司20 x3年及20 x4年发生的相关交易事项如下:

(1)20x3年1月1日,甲公司从乙公司的控股股东——丙公司处受让乙公司50%股权,受让价格为13 000万元,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并办理了股东变更登记手续。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8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20 000万元(含原未确认的无形资产公允价值2 000万元),除原未确认入账的无形资产外,其他各项可辨认资产及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上述无形资产系一项商标权,自购买日开始尚可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

甲公司受让乙公司50%股权后,共计持有乙公司80%股权,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甲公司受让乙公司50%股权时,所持乙公司30%股权的账面价值为5 400万元,其中投资成本4 500万元,损益调整870万元,其他权益变动30万元;公允价值为6 200万元。

(2) 20x3年1月1日,乙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所有者权益为18 000万元,其中实收资本为15 000万元,资本公积为100万元,盈余公积为29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2 610万元。

20x3年度,乙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实现净利润500万元,因非交易性权益工具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60万元。

(3)20 x4年1月1日,甲公司向丁公司转让所持乙公司70%股权,转让价格为20 000万元,款项已经收到,并办理了股东变更登记手续。出售日,甲公司所持乙公司剩余1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2 500万元。转让乙公司70% 股权后,甲公司不能对乙公司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

其他有关资料:

甲公司与丙公司、丁公司于交易发生前无任何关联关系。甲公司受让乙公司50%股权后,甲公司与乙公司无任何关联方交易。

乙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不计提任意盈余公积。20 x3年度及20 x4年度,乙公司未向股东分配利润。

不考虑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计算甲公司20 x3年度个别财务报表中受让乙公司50%股权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并编制与取得该股权相关的会计分录。

(2)根据资料(1),计算甲公司20 x3年度合并财务报表中因购买乙公司发生的合并成本及应列报的商誉。

(3)根据资料(1),计算甲公司20 x3年度合并财务报表中因购买乙公司50%股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4)根据资料(1)和(2),编制与甲公司20 x3年度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相关的调整及抵销分录。

(5)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甲公司20 x4年度个别财务报表中因处置70%股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6)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甲公司20 x4年度合并财务报表中因处置70%股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甲公司及子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具体为:子公司乙对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房屋采 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子公司丙对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土地使用权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按剩余 15 年期限分期摊销计入损益;子公司丁对出租的房屋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并按房屋仍可使用年限 10 年计提 折旧;子公司戊对在建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甲公司自身对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 房屋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并按房屋仍可使用年限 20 年计提折旧。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甲公 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纳入合并范围的各子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

A

将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统一为成本模式,同时统一有关资产的折旧或摊销年限

B

对于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其他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

C

区分在用投资性房地产与在建投资性房地产,在用投资性房地产统一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在建投资性房 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D

子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均应按甲公司的会计政策进行调整,即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并考虑折 旧或摊销,折旧或摊销年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4年发生了以下交易事项:

(1)2月1日,与其他方签订租赁合同,将本公司一栋原自用现已闲置的办公楼对外出租,年租金为120万元,自当日起租。甲公司该办公楼原价1000万元,至起租日累计折旧400万元,未计提减值。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出租日根据同类资产的市场状况估计其公允价值为2000万元。12月31日,该办公大楼的公允价值为2080万元,甲公司已一次性收入第一年租金120万元。

(2)甲公司为资源开采型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计提安全生产费用,当年计提安全生产费用800万元,用已计提的安全生产费购置安全生产设备200万元。

(3)6月24日,甲公司与包括其控股股东P公司及债权银行在内的债权人签订债务重组协议,约定对甲公司欠该部分债权人的债权按相同比例予以豁免,其中甲公司应付银行短期借款本金余额为3000万元,应付控股股东款项1200万元,对于上述债务,协议约定甲公司应于2014年6月30日前按照余额的80%偿付,余款予以豁免。6月28日,甲公司偿付了上述有关债务。

6月28日,甲公司偿付了上述有关债务。9月20日,为帮助甲公司度过现金流危机,甲公司控股股东P公司代其支付了600万元的原料采购款,并签订协议约定P公司对于所承担债务将不以任何方式要求甲公司偿还或增加持股比例。

(4)7月1日,甲公司以一项对子公司股权投资换取丙公司30%股权,甲公司对该子公司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 800万元,双方协商确定的公允价值为3 600万元。当日,甲公司即向丙公司董事会派出成员参与其生产经营决策。购买日,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5 000万元,账面价值为12 000万元,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源自一项土地使用权增值,该项土地使用权在丙公司的账面价值为3 000万元,未计提减值,预计未来仍可使用3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

丙公司20 x4年个别财务报表中实现净利润2 400万元,有关损益在年度当中均衡实现。自甲公司取得对丙公司股权之日起,丙公司原持有的一项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股票投资至年末公允价值上升60万元。

其他有关资料:

要求:

(1)编制甲公司20×4年有关交易事项的会计分录

(2)计算甲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20×4年因上述交易事项应确认的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资本公积及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

甲公司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1)20×6年1月1日,甲公司以30 000万元总价款购买了一栋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公寓。该公寓总面积为1万平方米,每平方米单价为3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甲公司计划将该公寓用于对外出租。

  (2)20×6年,甲公司出租上述公寓实现租金收入750万元,发生费用支出(不含折旧)150万元。由于市场发生变化,甲公司出售了部分公寓,出售面积占总面积的20%,取得收入6 300万元,所出售公寓于20×6年12月31日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20×6年12月31日,该公寓的公允价值为每平方米3.15万元。

  其他资料:

  甲公司所有收入与支出均以银行存款结算。

  根据税法规定,在计算当期应纳所得税时,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以按照其购买成本、根据预计使用寿命50年按照年限平均法自购买日起至处置时止计算的折旧额在税前扣除,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处置时,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减去按照税法规定计提折旧后的差额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甲公司当期不存在其他收入或成本费用,当期所发生的150万元费用支出可以全部在税前扣除,不存在未弥补亏损或其他暂时性差异。

  不考虑除所得税外其他相关税费。

  要求:

  (1)编制甲公司20×6年1月1日、12月31日与投资性房地产的购买、公允价值变动、出租、出售相关的会计分录。

  (2)计算投资性房地产20×6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

  (3)计算甲公司20×6年当期所得税,并编制与确认所得税费用相关的会计分录。


甲公司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1)20×6年1月1日,甲公司以20 000万元总价款购买了一栋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公寓。该公寓总面积为1万平方米,每平方米单价为2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甲公司计划将该公寓对外出租。

  (2)20×6年,甲公司出租上述公寓实现租金收入500万元,发生费用支出(不含折旧)100万元。由于市场发生变化,甲公司出售了公寓总面积的20%,取得收入4200万元,所出售公寓于20×6年12月31日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20×6年12月31日,该公寓每平方米的公允价值为2.1万元。

  其他资料:

  甲公司所有收入与支出均以银行存款结算。

  根据税法规定,在计算当期应纳所得税时,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以按照其购买成本、根据预计使用寿命50年按照年限平均法自购买日起至处置时止计算的折旧额在税前扣除,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处置时,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减去按照税法规定计提折旧后的差额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甲公司当期不存在其他收入或成本费用,当期所发生的100万元费用支出可以全部在税前扣除,不存在未弥补亏损或其他暂时性差异。

  不考虑除所得税外的其他相关税费。

  要求(1)编制甲公司20×6年1月1日、12月31日与投资性房地产的购买、公允价值变动、出租、出售相关的会计分录。

  要求(2)计算投资性房地产20×6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

  要求(3)计算甲公司20×6年当期所得税,并编制与确认所得税费用相关的会计分录。


20×6年6月30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租赁合同,合同规定甲公司将一栋自用办公楼出租给乙公司,租赁期为1年,年租金为200万元。当日,出租办公楼的公允价值为8 000万元,大于其账面价值5 500万元。20×6年12月31日,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为9 000万元。20×7年6月30日,甲公司收回租赁期届满的办公楼并对外出售,取得价款9 500万元,甲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考虑其他因素。上述交易或事项对甲公司20×7年度损益的影响金额是(      )。

A

500万元

B

6 000万元

C

3 100万元

D

7 000万元

甲公司及子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具体为:子公司乙对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房屋采 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子公司丙对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土地使用权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按剩余 15 年期限分期摊销计入损益;子公司丁对出租的房屋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并按房屋仍可使用年限 10 年计提 折旧;子公司戊对在建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甲公司自身对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 房屋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并按房屋仍可使用年限 20 年计提折旧。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甲公 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纳入合并范围的各子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

A

将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统一为成本模式,同时统一有关资产的折旧或摊销年限

B

对于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其他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

C

区分在用投资性房地产与在建投资性房地产,在用投资性房地产统一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在建投资性房 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D

子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均应按甲公司的会计政策进行调整,即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并考虑折 旧或摊销,折旧或摊销年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