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
筛选结果 共找出1716

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下列哪一做法属于司法机关内部监督?

A

建立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制度

B

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

C

检察院办案中主动听取并重视律师意见

D

完善法官、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落实谁办案谁负责

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立法体制。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上述要求?

A

改进法律起草机制,重要的法律草案由有关部门组织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起草

B

完善立法协调沟通机制,对于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

C

完善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和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

D

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要求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上述要求?

A

甲省推行“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将风险评估作为省政府决策的法定程序

B

乙市聘请当地知名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对重大决策进行事前合法性审查

C

丙区因发改局长立下“军令状”保证某重大项目不出问题,遂直接批准项目上马

D

丁县教育局网上征求对学区调整、学校撤并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事项的意见

某法院完善人民陪审员选任方式,在增加陪审员数量的基础上建立“陪审员库”,随机抽选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

应避免陪审员选任的过度“精英化”

B

若少数陪审员成为常驻法院的“专审员”,将影响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公信力

C

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让人民群众通过参与司法养成守法习惯

D

陪审员的大众思维和朴素观念能够弥补法官职业思维的局限性

中国古代有“厌讼”传统,老百姓万不得已才打官司。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司法领域却出现了诉讼案件激增的现象。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

相比古代而言,法律在现代社会中对保障人们的权利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B

从理论上讲,当诉讼成本高于诉讼可能带来的收益时,更易形成“厌讼”的传统

C

案件激增从一个侧面说明人民群众已逐渐树立起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观念

D

在法治社会,诉讼是解决纠纷的唯一合法途径

法治社会建设要求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杜绝“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下列哪一做法无助于消除此现象?

A

甲市将信访纳入法治轨道,承诺对合理合法的诉求依法及时处理

B

乙区通过举办“群众吐槽会”建立群众利益沟通机制

C

丙县通过地方戏等形式普及“即使有理也要守法”观念

D

丁市律协要求律师不得代理群体性纠纷案件

备案审查是宪法监督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有关要求和《立法法》规定,对该项制度的理解,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

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机制,要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审查范围

B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应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备案审查范围

C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D

提升备案审查能力,有助于提高备案审查的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

十二届全国人大作出了制定二十余部新法律、修改四十余部法律的立法规划,将为经济、政治等各领域一系列重大改革提供法律依据。关于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下列哪些观点是正确的?

A

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能够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法治保障

B

推进反腐败立法,是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效机制

C

为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应当加快社会组织立法

D

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大幅度提高环境违法成本,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015年1月,最高法院巡回法庭先后在深圳、沈阳正式设立,负责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关于设立巡回法庭的意义,下列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A

有利于保证公正司法和提高司法公信力

B

有助于消除审判权运行的行政化问题

C

有助于节约当事人诉讼成本,体现了司法为民的原则

D

有利于就地化解纠纷,减轻最高法院本部办案压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据此,下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A

建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B

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规范和减少政府立法活动

C

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加强立法后评估,引入第三方评估

D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