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高中必修(2)《荷塘月色》课堂实录(节选),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A】导入:我们已经知道朱自清在荷墙上欣赏到了一幅荷花奖景。荷花是高洁的象征,在中国诗坛上,写荷花的诗句历来很多,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李璟的《浣溪沙》,看他写出了荷花怎样的情状?
《浣溪沙·秋风中荷花》……
师:朱自清笔下月色下的荷花又具有怎样的风姿呢?
【B】(1)配乐朗读第四段。
(2)课文第4小节写了哪些景色?构成了怎样的画面?作者怎样写的?
①写了月下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画面很美。
师:感觉怎么样啊?
②教师分析写景技巧比喻、拟人、通感(修辞)
③第4小节写荷花的三个比喻,一个拟人。
【C】师: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为什么作者要用裙来比喻叶子呢?
生:形状相似,都是圆的。
师:那盘子不也是圆的吗?锅盖也不是圆的吗?怎么不说叶子出水很高,像盘子,像锅盖。生:荷叶和舞女的裙子都很柔美。
【D】在接下来的授课中教师分时段借助古筝曲《春江花月夜》以及张煌言《舟次中秋》等进行拓展延伸,辅助教学。
对上面画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作品本身的价值在哪儿?社会价值又在哪儿?能不能从这两个角度思考,几个人合作试着写一段颁奖词?
(同学们试写颁奖词——多媒体显示其他新闻、作品的颁奖词)
学生分小组交流颁奖词
小组1:因为他的作品在形式上有着非凡的创造性,他作为记者多具有的正义感、使命感让他的新闻报道突破零度报道的界限,正是他的正义感与使命感重新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人性与良知
师:提一个小小的意见,颁奖词重复出现了“正义感”与“使命感”,语言不够简洁。
小组2:因为他的报道突破了零度写作的束缚,不同于传统的新闻报道,详细地描写了奥斯维辛带给我们的反思,唤醒了人们对历史的铭记,对人性尊严的关注,对生命的希望。
小组3:通过环境及参观者的细节描写,再现了当年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氛围,更重要的是,它从一个民族责任感的高度给人的心声带来极大震撼,其中体现出的希望,是人类历史上不可缺乏的主旋律。
师:写得好,相当完整,既概括了作品的创作手法,又突出了对人性的关注。
小组4:一篇不同以往形式的新闻报道,一篇发人深省的轰鸣,一篇有关二战集中营的新闻报道,没有什么新闻的背后是一则惊天动地的新闻。
师:非常有创意。现在老师展现一下我的颁奖词——《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的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唤起人们对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上不朽的名篇!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这篇课文,希望大家记住,《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不朽的名篇,记住奥斯维辛!
对该教学实录的分析,正确的是( )。
下列关于阅读方法的观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教师在教室里建立“班级书柜”,放置各种读物并定期为学生推荐热点图书,该教师的做法意在引导学生达成的目标是( )。
在语文学科中,教授要想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健康的审美情趣,下列做法中恰当的是()。
【简答题】
这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讲授《蜀道难》一课时的教学实录,请认真阅读并对其进行客观评析。(20分)
以上作文是某高中一年级学生的一篇习作,请认真阅读,分别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进行点评。(12分)
【简答题】
请从文中第③段找出一处病句,从第②段找出两个错别字,并分别改正。(8分)
结合上面某位学生的习作,说说这篇作文的两个优点。(12分)
【简答题】
请从文中第⑧段找出一处病句,从第⑤段找出两个错别字,并分别改正。(8分)